二氧化硅化验
1 方法提要
试样经碳酸钠熔融,在盐酸介质中用聚环氧乙烷凝聚析出硅酸,经过滤、灰化、灼烧、氢氟酸处理,硅以四氟化硅形式逸出。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
2 试剂
2.1 无水碳酸钠(固体)。
2.2 焦硫酸钾(固体)。
2.3 盐酸(ρ1.19g/mL)。
2.4 氢氟酸(ρ1.15g/mL)。
2.5 盐酸(1+1;2+98)。
2.6 聚环氧乙烷溶液(2.5g /L):称取0.25g聚环氧乙烷于烧杯中,加100m L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搅拌使其溶解,加2滴~3滴盐酸(1十1),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2.7 硫酸(1+1;1+4)。
2.8 硝酸银溶液(10g/L):将1g硝酸银溶于50mL水中,加15滴硝酸(1+1),用水稀释至100mL。
2.8 钼酸铵溶液(50g/L)。
2.9 抗坏血酸溶液(50g/L):用时配制。
2.10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甲)(1mL溶液含有0.2mg二氧化硅):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950℃~1000℃灼烧1h的二氧化硅(光谱纯)于铂坩埚中,加2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覆盖1g无水碳酸钠,盖好坩埚盖,高温熔融5min~10min,冷却后用热水将熔块浸出于盛有约300 mL热水的烧杯中,待全都溶解后,冷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然后移入干燥的塑料瓶中贮存。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乙)(1mg溶液含有0.02mg二氧化硅):准确移取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用时配制)。
3 仪器
3.1 烘箱。
3.2 天平:感量0.1mg。
3.3 高温炉。
3.4 分光光度计。
4 分析步骤
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同上篇文章 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滤液钼蓝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硅
4.2 测定
4.2.1 称取约0.5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铂坩埚中,加3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覆盖1g无水碳酸钠,盖好坩埚盖,置于高温炉中(或喷灯上),逐渐升温到950℃~1000℃并保持20min~30min,取出,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于坩埚内壁,冷却。以热水将熔块浸取于150mL~250mL瓷蒸发皿中,盖上表面皿,从皿口徐徐加入40 mL盐酸(1+1),待反应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盐酸(1+1)洗净坩埚及盖,洗液合并于瓷蒸发皿中,用水冲洗表面皿及蒸发皿边缘处。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加热蒸发至硅酸凝胶完全析出(体积约10mL),加15mL盐酸(ρ1.19g/mL),在搅拌下加5mL聚环氧乙烷溶液(2.5g/L),放置5 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盐酸(2+98)洗涤沉淀8次~10次,再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10g/L)检验],滤液及洗液盛接于250mL容量瓶中。
4.2.2 将沉淀连同滤纸一起放入铂坩埚中,干燥,灰化,在950℃~1000℃灼烧1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4.2.3 用少量水湿润沉淀,加2滴~3滴硫酸(1+1),5mL~8m L氢氟酸(ρ1.15g/mL),加热蒸发至近干后,取下稍冷,再加3mL氢氟酸(ρ1.15g/mL),加热蒸发至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在950℃~1000℃灼烧10min~15 min,取下,置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4.2.4 将坩埚内残渣用0.5g焦硫酸钾(固体)熔融,冷后用热水溶解并合并于滤液中,冷却,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4.2.5 准确分取10.00mL上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步骤同 4.1。
本人也是做化验这块,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