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的程序一般是,由一方先提出要求,另一方提出意见是否接受,然后,再由双方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让步,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适用调解程序。
法律规定,因为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的轻伤害案件才适用调解程序,调解以一次为限,调解不成就按法律程序走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具体内容为“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接警;
2、现场取证:登记双方当事人被打或者正在打架、吵架时的录像、照片、录音等;
3、民警琢磨事情大不大。要是类似于小贩骂街、大嫂哭她公公、老婆打丈夫等情节十分轻微的案子,一般当场调解;调解不下,当事人不罢休拉着民警要求处理对方的,民警一般会带回派出所。
4、带回派出所,这个事就不小了,就得首先问双方当事人、证人的询问笔录;然后做思想工作,问当事人:愿意各挨二十大板(即双方都有罚款或者治安拘留等治安处罚)还是各自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恶劣后果等等,双方和解下不再犯?同时请示领导,可否调解处理。
5、双方或者迫于压力,或者害怕拘留,或者豁然开朗饶恕对方,手拉手去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各不追究。这是需得到领导同意。
6、也有类似情况,双方原本想鱼死网破豁出去,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又想和解原谅对方。但公安机关通过调查证实,双方各自都争强好胜、影响恶劣,这时想调解也不同意,————必须处罚,这是领导说了算。
不明白你具体说的什么事,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适用调解程序。法律规定,因为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的轻伤害案件才适用调解程序,调解以一次为限,调解不成就按法律程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