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基金也称为主权投资基金(sovereign investment funds, SIF)或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近年来,主权基金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日益重要的参与者,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证据表明,主权基金的投资环境正在趋于恶化。 (中国主权基金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9月29日成立,管理2000亿美元资金。)
政治压力增加
主权基金主要来自产油国、新兴市场国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政府出于多种复杂的心态,对主权基金具有本能的担忧。一般而言,当外资试图收购西方国家大型企业时,无论该企业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外资通常都会面临政治压力。如果收购者是一个具有外国政府背景的主权基金,而且被收购对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时,政治担忧就会更为强烈。因此,当主权基金大举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时,西方国家政治家就会感到不安,各种言论和提案层出不穷就不令人意外了。
美国是对主权基金反映最激烈的国家之一。美国对主权基金的担忧在于两点:首先,美元资产是主权基金的主要收购对象,美国是重要的收购目的地,已有多起针对美国公司的收购案例,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其次,主权基金背后的政府行为及其趋势难以预测,如果他们大举买卖,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主权基金可能成为对别国进行政治和经济干涉的武器,尽管主权基金在最近的次级债等全球金融动荡方面没有兴风作浪,但主权基金可能通过突然出售大笔资产、从陷入危机的公司抽出等途径,将来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动荡的根源之一。美国很多人认为,主权基金可能成为全球金融的破坏性力量,但也可能成为建设性力量。
最近,欧盟内部关于是否对主权基金在欧洲投资设限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显然,欧盟内部的争论清楚地表达了对主权基金的政治忧虑,恶化了主权基金的投资环境。目前,欧盟国家已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对主权基金在欧盟投资设立限制措施,另一派则反对设限。
德国是欧盟内主张设限的国家,德国新政府对于主权基金的态度趋向保守。默克尔总理最近多次警告说,外国政府控制的主权基金可能带来风险。默克尔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往往受“政治或其他动机”驱动,而不是像私人投资基金那样单纯出于投资回报的目的而进行投资。因此,“我们如何应对政府手中的基金”。她说,她将把控制主权基金在欧盟国家投资的问题列入欧盟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自己余下任期内的重要议题来推动。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欧盟国家也持类似的立场,认为主权基金在欧洲的投资和收购行为可能损害欧盟的战略利益,支持对主权基金采取一定限制措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回应西方国家的政治忧虑,呼吁主权基金披露更全面的信息,以减轻发达市场对其购买力的担忧。
比较而言,英国在主权基金问题上是相对温和的国家。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最近在伦敦发表演讲说,英国一直受益于、而且仍将欢迎对英国的投资,“这是我们成功的标志。开放帮助我们压低通胀率,使经济和就业保持增长”。他表示,英国将反对在欧盟内部采取统一的政策来审查外国公司的收购行为。达林同时表示,但投资应该是双向的,“一些国家需要认识到,除非有一条‘双向道’,不然长期投资将难以进行……自由贸易就是这样的”。
参考网站:http://hi.baidu.com/%C0%D7%B4%F3%C3%FA/blog/item/f9ca01ec7cd5ec392697911e.html
从资金性质上看,主权投资基金来源于财政盈余或央行储备,分别对应国有资产管理和外汇管理两个法律范畴;从法律主体形式上看,主权投资基金可能构成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国有企业法人。现有的主权投资基金监管框架包括国内法和国际监管合作两个层面,其中母国的专门立法、主权投资基金作为主权豁免适用之例外以及东道国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国际监管合作缺乏实质效力,其完善尚需时日。
有钱就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