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棋院的历史

2025-04-30 02:33: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九月,关西棋院发表了独立宣言,正式和日本棋院分道扬镳。这可以说是昭和围棋史上最重大的反乱事件,而身处在这场独立运动的中心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正是桥本宇太郎。
针对这种差别性的待遇,关西棋士的不满已经郁积了很长的时间,而情况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还是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然。棋的层面,东京和关西棋士在实力上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制度的层面,日本棋院是棋士社会的总部和家长,关西棋院则只不过是下面的基层组织,因此关西就不得不惟东京马首是瞻。
桥本的登场彻底改变了这种力量对比。战争期间,桥本离开东京,移居到故乡宝冢,战后,他决定不再回东京,而将家永远安在关西。于是,关西棋院发言的力度陡然提升了。他们拥有了棋界公认的最强者之一、当时惟一头衔战的冠军,自然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对东京方面唯唯诺诺了。胜负的世界就是如此。
战败之后,棋界再建的支柱正是原爆下本因坊战的参与者们。具体而言,在棋战方面是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桥本对岩本的第3届本因坊战三番棋,以及随后由《读卖新闻》策划的吴对桥本的升降十番棋,战后围棋史正是就此拉开序幕的;在组织方面,长老濑越宪作担任了理事长,新本因坊岩本薰担任了理事,从建立会馆开始,一起收拾起日本棋院的旧山河。诚然,棋界的复兴能够得以实现,功劳应该归于所有棋士和所有爱好者的合力,可是在原爆下守护了棋界法灯的人们,在战后的废墟上又为棋界重建竭尽全力,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中心角色,他们的功绩是任谁都不该忘记的。
尽管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但是在战败的大背景之下,要从一片荒废中重新站起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社会制度在变革,伦理观在转换,日本上上下下,几乎所有地方都是一片混乱的景况。棋界自不例外,也发生了若干和寻求新秩序相关的事件。无论是前田陈尔、坂田荣男等人成立的围棋新社,还是关西棋院的独立,其实都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
围棋新社根基浅薄,因此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就不得不宣告解散,棋士们也重新回到了日本棋院的旗下。可是,和短命的围棋新社不同,关西棋院和日本棋院的矛盾由来已久,他们最终还是在桥本的带领之下贯彻了自己的初衷,历经不懈努力建起了自己坚不可摧的城池。诚然,桥本具有相当出色的领导才能,但是关西棋院真正能够得以独立,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他们的立场具有能够被社会接受的正当性,这一点直到今天都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
像所有的历史事件一样,关西棋院的独立是多种缘由使然,并不能简单地以谁对谁错来解释。只是,令关西方面长期感到不满的历史是客观的存在,而且这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改善,这无疑是关西棋院独立的最重要原因。东京方面至少对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当然,如果桥本不在关西的阵营,双方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必定会有所不同,问题恐怕就会以其他的方式予以解决。换言之,桥本的存在改变了昭和围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