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两个时期的国家决策根据不同历史阶段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秦法是鲜明的诸子中法家和兵家理论的贯彻者,在春秋战国相交替的那个历史年代,地处西垂的秦国其实也是个四战之地,西部对抗戎、羌,北拒匈奴,西南讨伐巴蜀,南部是巨无霸的楚势力,东部刚刚建国的具备强大军事实力的魏国,危机四伏,国穷民弊,在秦孝公时期为了强国采用的商鞅变法是高度集权化-军事化的国家政策,其核心-奖励耕、战。严酷的刑罚惩戒不服从指令的行为。远交进攻,逐渐的从开始的国家自保自强,发展到军事扩张,最终统一全国。
但是统一后国家内部激烈的矛盾和超时代的大一统郡县制管理模式使中央对地方无法有效的掌控,管理成本也不是诸侯国时期可比,加上秦法是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思想,渐渐的与其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相符合,并且精神领袖(秦始皇)的死亡,造成秦帝国迅速灭亡。
汉效秦法——初建国的时期,汉的律法是直接沿用秦法的,前期也是以奖励耕战为主,但刘邦败于匈奴之后,汉的国家政策转变为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国内文化统治上用黄老和儒家,在政治统治上沿用法家,同时行政统治上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其意义是缓和内部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终汉一代,扩张始终是循序渐进而非秦时的激烈,输出的是产品和文化而不是秦时的军事。
秦朝的大统一,无论从管理上、军事上、文化上、政治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国。可以说一步就登上了封建管理形式的最高阶段。但经济上是崩溃式的,没有了掠夺性战争,秦的奖励激励作用大大折扣,加之严刑厉法,对于国民来讲付出获得的回报微乎其微。却时刻面临严刑峻法。这个社会的崩溃式必然的。
而汉代的扩张是温和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争一时的得失和荣辱,始终是以发展为目的。经济、贸易、文化和军事齐头并进。不过封建社会的家国一体政治的弊端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其兴也一时,败也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