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扩展资料: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曹冲长到五六岁时,知识、谋断,可比成人。有次,孙权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诸下属,皆不知称象的办法。曹冲说:“将象放于船上,在水淹过船的水痕处刻记号,然后用船载物,将物逐一称量汇总,就知道了。”曹操很高兴,立即采纳。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