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学成就很高的诗人,为何大多仕途不得志?

2025-03-29 05:15: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文学成就很高的诗人也并不是绝对的仕途不得志,比如范仲淹、王安石都是宋朝的名臣,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当然,大部分的诗人,往往都是仕途不得志,甚至一生都过得十分凄惨与悲凉,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诗人内心的孤傲清高;二,这种境遇促进了文学创作;三,为官正直而被排挤。
一、诗人内心的孤傲清高

也不是说仅仅是孤傲清高,但其实诗人的性格往往都有一种怪僻,不易与人相处,也不容易为他人所了解。他们会有内心的清高,而不愿与黑暗的权谋同流合污;他们会有内心的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亲近,也不愿去讨好他人;他们会有内心的骄傲,而不想为谋利而卑躬屈膝。诗人往往有一些理想主义,所以就难以在仕途中更好地生存。

二、这种境遇促进了文学创作

仕途的不顺其实也反过来促进了文学的创作,从而让自身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更高峰。往往文学的创作都需要一定的刺激,需要一定的动机,那么仕途的不得志可以作为一种契机。

无论是让诗人可以更深刻地体味到生活的不幸,洞察到深层次的悲伤,从而有切身的感受,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更为让人动容;还是让诗人产生一种旷达之情,产生乐观的情态,能够更好地看待生活,从而在文学上也有更好的体悟。

三、为官正直而被排挤

诗人往往是真的希望能够在为官期间带给百姓福祉,能够有一定的功绩,而不是中饱私囊,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同时,他又不会去迎合其他官员,不会曲意逢迎地去与他们同流合污,这种种行为就会导致诗人受到他人地排挤,久而久之,这样就会导致仕途不得志的现象产生。

回答2:

我觉得不是大多仕途不得志吧,是因为我们能记住的都是那些不得志的,因为好像这一类人更让人觉得惋惜,所以印象更深刻。

回答3: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一股傲气。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他们舍不下身段去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想和官场上的人搞好关系,仕途怎么可能会顺畅?

回答4:

能成为诗人,尤其文学成就很高的诗人,大多情感细腻丰富,并且颇为敏感。他们经常寄情于景,因景生情。喜欢抱着批判现实的眼光来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想在仕途一帆风顺需要灵巧多变、长袖善舞的性格,这与诗人的性格大相径庭,所以会导致诗人在仕途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