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橘为枳
成语拼音:huái jú wéi zhǐ
成语解释: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成语出处:喜欢 戴圣《礼记 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淮橘为枳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比喻人或事物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严复《原强》)
南橘北枳
南橘北枳
【拼音】nán jú běi zhǐ
【释义】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造句】张平道,南橘北枳的道理,大人改听过吧,滇黔不是齐鲁,这是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那位总督的新政很快会失败。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句话直译的话,意思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这句话的寓意在于说明: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同时,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