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

2025-04-26 15:16: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孔子(Kǒngzǐ)

[Confucius](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回答2:

孔夫子搬家――全是输(书)

回答3:

回答4:

尽是书(输)

回答5:

孔夫子搬家歇后语——净是书(输)。
孔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所以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十万火急!
歇后语故事:
相传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孙氏招待读书人,孔子也想趁这个机会去露露面。季孙氏的家人不让他参加,还骂道‘“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人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受了这番侮辱以后,格外刻苦用功,专攻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决心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到三十岁左右,名声逐渐大起来,就办了个书垫,招收学生。后来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其中得意门徒有七十二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和编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世称“孔夫子”。
现在,人们用“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这句孔夫子搬家歇后语,比喻在比赛较量时全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