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蜀汉五虎上将封了四个将军,为什么独独少了赵云?
刘备入蜀以来,刘备军团在短短的五年之中(214-219)先后开展了夺益州、争汉中、取三郡、征襄阳四次重大作战,而刘备君臣也先后完成了称王(219)、称帝(221)两次政治地位的重大升级。军政繁忙之余,刘备本人甚至都没有怎么离开过前线,刘备集团根本就来不及完善官职位阶。
刘备称汉中王时所封前后左右四将军,其实仅仅是一种荣誉性称号,并不代表“最受刘备重用”。比如,四将军中的马超,在建安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间那个冬天的战败之后(下辨战败),便不再被刘备委以军权。而马超之所以位列四将军之一,还是因为其曾经的割据诸侯身份,有助于增加刘备称王的政治份量,纯属虚尊而已。
公元221年,刘皇叔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刘备称帝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皆位列三品。而此时的赵云仅仅是翊军将军,约五品。同为五虎上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这就要从蜀汉五虎上将的称呼说起了,正史上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也没有什么四虎上将。由于“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列为一传,且《关张赵马黄传》仅排在了《诸葛亮传》之后,位列蜀汉文臣武将之首,所以民间便有了五虎上将的说法。那么,西晋陈寿作《三国志》肯定要将评价地位大体相当的人物列为一传。既然如此,为何刘备称帝,赵云却没能被封为将军呢?
这四位将军中只有关、张、赵是拥有实权的将军!
关羽留守荆州,军政一把抓,属于刘备集团的国中国,其权势可见一斑!张飞主要在巴郡地带抵抗曹操,汉中、巴郡是曹操和刘备相持的重要军事要地,张飞作为巴西太守,军政大权在手,又是抵抗曹军的重要力量,自然是实权人物。刘备东征孙权之前,赵云留守,并且都督江州,将家底儿留给赵云,充分显示出了刘备对赵云的器重。
马超之所以能够位列斯将军之一,是因为马超是以诸侯身份进入刘备集团的核心的。所以马超必须有这样的荣誉,但是实权并不能给他,毕竟马超不是刘备的心腹。并且马超代表的是凉州降将,刘备为安稳人心自然也需要这样的荣誉。黄忠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代表的是荆州降将,黄忠刚入伙儿的时候只是个裨将军,黄忠被封后将军时,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绝不能和老兵同列!”小年以为,一方面是为了打击荆州降将在荆州的声望,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自己高傲所致。
虽然史书上说“先主即从之”,但是跟刘邦有些相像的刘备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空欢喜一场的众将也是不高兴的。刘备在分封诸将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大多数人的感受,所以宁肯空着五方将军之一的位置,也不能给赵云。
马超是曾经的西凉之主,而且是不远万里过来投奔刘备的(虽说中间出了不少的意外才导致马超投奔了刘备。)但是面子不能落下,黄忠斩杀夏侯渊平定汉中立下了汗马之劳,关羽,张飞是刘备身边最亲近的人,而且也是驻守一方的大员,关键是这四个人中间有两个人是只听从刘备的命令,其他的人可能因为派系之争选择可以不听刘备的命令,但是关羽张飞可以无条件地服从刘备的魅力。关羽为什么千里走单骑,这个人对于刘备崇拜到了骨子里面,对于刘备的命令绝对不持任何怀疑态度。
益州没有杰出的大将人才,所以就不拜封大将了。但是法正却是尚书令,中军护军。这个职位,名号不大,但尚书令可是除了丞相之外的第一人。中军是刘备的禁卫军,法正是刘备禁卫军的大领导,负责刘备的安全和重要战事,实际上是一个实权非常大的一个人。
在蜀汉,所谓的五虎上将,前后左右四将军,都是军队的称号虚职,就像军衔一样。军衔可以很高,但是没有实权,也即是一个吃闲饭的。所以,有无受到重用,还是要看他有无很高的职位。如独领一军,独当一面。魏延是汉中太守,独当一面,抗击曹操,权力非常大。关羽督荆州事,意思就是总管荆州军政大权,这个权力就更大了。
而赵云,终身无建树,以史料论,更像谋士,夷陵战前劝鉴,在公孙瓒处解析袁绍,都说明有点远见,然而,在和刘备的一生中,经过了十数战,而无一丝战功,就很说明,赵云或许只是文职,而武侯祠中的文职赵云,更加证实,四大将军是否则带兵打仗的,你们谁见过文职的大将军?所以不封赵云正常,封了才不正常。
马超世家是贵族,祖上马援,本就是列侯,是西北大贵族。关羽张飞是刘备的老班底,而且二人守备战略要地,封疆大吏,黄忠是荆州黄氏大世家(黄月英也是),而唯独赵云是平民,没有根基,刘备治蜀政策是重用中原地区贵族(保持正统,收拢汉朝老贵族的支持),而不用蜀人(所谓蜀国没有人才也是因此导致,没有形成阶梯式培养),所以赵云没被封为大将军。孟达也是这种情况,孟达和法证是知己,而法证是中原没落贵族,后来法证在蜀国谋生,刘备入蜀后法证才被重用,(刘焉治蜀后期是用蜀人治蜀,所以法证张松引刘备入蜀)而且历史上,赵云是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才被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