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家薛立新教授教培机构的出路在哪里?

2025-04-25 00:26: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无数事实证明,手握决策权杖的人最了解机构的战略经营目标,距离工作最近的人最了解日常工作的细节奥秘:从决策最高层到最普通的接待员,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宏大战略与细节作业的有机融合,其结果必然是员工动力释放、生产效率提高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因此,对于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来说,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流程决定执行,这三个重要的思维,更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财富引擎。
每一家教育机构的财富经营实践,无一例外都取决于管理者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个出路对于机构而言,就是市场的出路、财富的出路和规模做大做强的出路。  

全球化企业决策高层具有“标杆”价值的思路,在用人管理上值得学习的是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造物先造人”是松下幸之助用人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其人事决策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宿。松下幸之助的“造物先造人”,说的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是培育有责任感、有进取心、谦恭礼让、业务精熟、能胜任本职工作、能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并以公司为荣的人才(即“造人”),而生产电器产品(即“造物”)不过是企业“造人”的副产品。也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松下经常自我反省,抱持“部下个个都比我能干”的敬畏之心,反复强调要善待部下,努力使员工幸福,在日常经营中则全面推行公开透明式管理。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是要靠人来进行的,身负重任的决策管理高层是人,身处工作现场第一线的员工也是人,客户以及各方面的关系户也都是人,经营就是处理与各方面的人的关系,就是人们相互依存地为人类的共同幸福而进行的活动。正确的经营理念必须立足于对人的正确看法之上——“人是万物之王,是伟大而崇高的存在”,以人性为出发点建立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必然正确且强而有力。在如此育人用人的思路主导下,创业于1918年、由最初3人组成小作坊的松下电器,如今已成为在全球拥有数百家企业,员工总数近3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700亿美元的全球500强企业。

管理管理,“管”字,古意为“安”,即安排,配置资源。“理”为“治”,即理顺资源。因此,管理的本质就是把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和处理,实现整体效益的增量。作为领导者,我们常说的管理之道,实际上分为“道”和“术”。道,是一种境界,精髓,也就是把核心思想悟成自己的,无招胜有招。术,即专业技术,招式、实操,但技术是建立在内核思想上,也就是“道”上的。离开了道,术只能东施效颦,说不定还会出差错。所以本期谈的管理之“道”,侧重点在于管理的思想内核。管理管理,“管”字,古意为“安”,即安排,配置资源。“理”为“治”,即理顺资源。因此,管理的本质就是把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和处理,实现整体效益的增量。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理顺自己的管理思路呢?

第一,懂得攻克别人的内心。管理最重要的三个核心效应为:目的效应。管理是团队目的的方法手段,一切工作围绕目的展开。木桶效应。水能盛到什么高度,取决于木桶最短板,因此管理者要能发现团队最短板处并提高它。竹竿效应。这根最高的竹竿,是团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关键要素。头上的天能撑多高,取决于最高的竹竿有多高。然而,所有的这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是人力资源。因为人心最复杂,物品是死的,为人所配置,而人是活的,有主观意志和情感动机。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必是一位非常懂得攻克别人内心的人。曾有一人请教老子有效管理的方法:管理者处于上层,管理下层,怎样才能不让下层感到压迫呢?老子回答说,关键在于用语言攻克下层的内心。处于下层,未必内心就会感到压迫,关键在心的体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二,让基层员工有良好的体验。作为管理者,需要恩威并施。威,是制度、权威、秩序。管理者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严,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信服并遵循组织的制度。恩,是给予利益、福利,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管理者要舍得给予下属利益。然而最重要的,是管理者须有宽广的胸怀,能包容员工的过失,员工自然感激在心,更加发自内心地回馈于组织。

第三,找到自己学习的标杆。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那些久经市场竞争考验、顶尖公司决策高层的正确思路,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标杆”思路。“标杆”思路的学习,有助于寻找一个相当具有实用价值的思维架构,直接汲取其中最有价值的核心观念,省去独自摸索、反复试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有效降低学习的风险与成本,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搭上了迈向财富康庄大道的直通车。
思路决定出路。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管理的精髓依据、内核思想,决定了我们管理的方法手段、品质效益,也决定了我们的管理之路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