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场在使用消毒剂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025-04-13 00:24: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抗菌活性都取决于其与微生物接触的浓度。消毒药的应用必须用其有效浓度,有些消毒药如酚类在用其低于有效浓度时不但无效,有时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消毒药的浓度对杀菌作用的影响通常是一种指数函数,因此浓度只要稍微变动,比如稀释,就会引起抗菌效能大大下降。一般说来,消毒药浓度越高抗菌作用越强,但由于剂量—效应曲线常呈抛物线的形式,达到一定程度后效应不再增加。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灭菌效果,应选择合适的浓度。

(2)作用时间

消毒药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杀菌效果。被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数量越多,完全灭菌所需时间越长。各种消毒药灭菌所需时间并不相同,如氧化剂作用很快,所需灭菌时间很短,环氧乙烷灭菌时间则需很长。因此,为充分发挥灭菌效果,应用消毒剂时必须按各种消毒剂的特性,达到规定的作用时间。

(3)温度

温度与消毒剂的抗菌效果成正比,也就是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一般温度每增加10℃,消毒效果增加1~2倍。但以氯和碘为主要成分的消毒药,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成分消失。

(4)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所有的消毒药与任何蛋白质都有同等程度的亲和力。在消毒环境中有有机物存在时,后者必然与消毒剂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中和或吸附掉一部分消毒剂而减弱作用,而且有机物本身还能对细菌起机械性保护作用,使药物难以与细菌接触,阻碍抗菌作用的发挥。酚类和表面活性剂在消毒剂中是受有机物影响最小的药物。为了使消毒剂与微生物直接接触,充分发挥药效,在消毒时应先把消毒场所的外界垃圾、脏物清扫干净。此外,还必须根据消毒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5)微生物的特点

不同种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不同消毒剂对同一类的微生物也表现出很大的选择性。比如细菌芽孢体和繁殖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病毒和细菌之间所呈现的易感性均不相同。因此,在消毒时应考虑到致病菌的易感性和耐药性。例如病毒对酚类有抗药性,但对碱却很敏感,结核杆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大。

(6)消毒剂相互拮抗

生产中常遇到两种消毒剂合用时会降低消毒效果的现象,这是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而产生的相互拮抗现象。因此,在重复消毒时,如使用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一定要在第一次使用的消毒剂完全干燥后,经水洗干燥后再使用另一种消毒药,严禁把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