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诸葛亮选择了姜维作为继承人是根据实际情况所做出的最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在当时去寻找到一个适合而且能力出众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我们知道诸葛亮在收复陇西三郡的时候就曾经败在了这个少年英雄姜维的手上,在几十年的战场上能够让诸葛亮落荒而逃的人是不多的,也可以说只有这一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了姜维缜密的军事思维。我认为这是诸葛亮选择姜维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的原因是:我们可以认为姜维是三国后期的一名杰出的蜀汉将领,他在当时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在当时人才匮乏的背景下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了,我们知道到了三国后期,蜀国跟魏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已经可以说是匮乏,屈指可数的,诸葛亮明明知道姜维年轻气盛,比自己少了很多的沉稳,可能会做冒险的策略,所以说诸葛亮传位姜维是无奈之举,但是在当时也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个选择是无可奈何的。
最后我觉得是正因为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失败,让姜维明白,魏国与蜀国的差距是不在一个体量的,诸葛亮的谨慎不弄险并不能真的奏效,相反如果采取冒险的行为,这个选择性价比高,收益是最高的,而且最适合现在疲敝的蜀国的处境。
我觉得如果换作我们任何一个人在当时的的处境,不一定会比诸葛亮更聪明的,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当时最为正确的选择了。
诸葛亮出使江东险不险?当时东吴那边投降派可不少啊,万一孙权表现的像一个守成之主,绑了诸葛亮送给曹操三国早大结局了。诸葛亮投了刘备可以说是一辈子都在弄险不过分吧(跟了刘备你还想有好日子过?)
最主要的是姜维的忠心,而且也有一定的才能,就像开始的时候诸葛亮以马谡为弟子,可马谡最终让他失望,最终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只能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继承自己。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心存汉室、其次姜维有雍凉士族关系。要知道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声音一直就没停过(只想当割据政权)。诸葛亮不可能放心任用益州本土士族,姜维既心存汉室,又是雍凉士族出身,而且能文能武,诸葛亮当然是选对了人。
当时的蜀国已经人才稀疏了,能够真正派上用处的人很少了,而姜维虽然不是很稳健,但是他是有一定实力的,所有选择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