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的形成演化

2025-04-25 04:43: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根据黄河源盆地的控盆构造(图2-11),将黄河源盆地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图2-11 黄河源压陷盆地成盆模式示意图

Fig.2-11 Sag basin schematic model of Yellow River basin

1.盆地奠基阶段

自侏罗纪开始,巴颜喀拉板块处于陆内持续挤压、隆升造山的盆山构造期。巴颜喀拉东南部等地区发育局部裂陷,形成内陆湖泊成煤盆地。白垩纪晚期(70Ma),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其远程效应使该地区处于挤压、陆内隆升造山阶段。渐新世(35.4~23.3Ma),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暂时减缓下来,地壳变形转而进入后造山伸展阶段,发育了一系列横向张性构造及相关沉积盆地,黄河源盆地雏形形成。

2.盆地形成阶段

进入中新世,随着印度板块重新活动,高原地壳又转为陆内造山挤压状态,中新世中期(14Ma)以来,南北向脉动挤压导致地壳东西向同造山伸展和断块向东挤出。上新世以来,高原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中新世挤压造成的地壳缩短、加厚,到上新世逐渐减弱,地壳进入以均衡调整为主、南北向挤压为辅的阶段,黄河源盆地的基本形态最终形成,同时沉积了一套紫红色的湖相地层(曲果组)。上新世末,青藏运动开始影响全区,高原发生整体快速隆升,湖泊消失,黄河源盆地结束沉积。进入早更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周围山体的隆升,巴颜喀拉山群地层普遍发生逆冲,黄河源盆地继续接受沉积,直至今日,该盆地残余湖盆扎陵湖、鄂陵湖、玛多“四姐妹”湖等仍在接受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