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50w以上,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
中产成员,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很多人认为中产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一般人达不到。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产是指介于低收入与高收入之间的这部分,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以北美为例,中产的范围是高于25%的低收入人群,又低于15%的高收入人群。这当中覆盖了60%的群体,这就是中产收入的区间。由于这个区间收入差别也很大,因此又被划分了新兴中产、中产、上层中产三个水平。
“中产家庭”标准出炉,国内已有3320万户达标,你达标了吗?
数字财经智库
10月09日 ·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中产阶级是一个重要标准,中产阶级越多,代表着这个国家生活越富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一万元,中产阶级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从奢侈品的消费能力就可以体现出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占全球份额33%,而中产是消费主力。
在我国也是如此,想要提振消费,依靠的还是中产阶级,只有将他们的消费能力释放了,那就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过,“中产阶级”这个词出现了很久,但具体是怎么定义的?到底有什么标准?预计大多数人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中产阶级”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所著的《白领——美国中产阶级》一书中,里面详细介绍了中产阶级的概念。不过,每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收入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和标准也不一样。
就以中国为例,《福布斯》杂志给中国中产的定义是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到45岁间,大学学历,年入1万—6万美元。按这个标准,那中国中产的数量会很多。麦肯锡将年收入在10.6万至22.9万的定义为中产,满足这个条件的也不少。所以,瑞士信贷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中国拥有1.09亿的中产阶级,是全球最多的。
上面的几个标准都算低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的调查标准更高,要求月入4.5万,年薪50万以上,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没有贷款,有15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另外还有7个条件,按照这个要求,能达到的就非常少了。曾经,有学者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会成为新中产阶层。现在看来是没有达到预期。
不过,以上一些标准都不太符合实际,真正的中产阶级标准是什么?中国有多少?或许胡润这份报告才更真实。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中,详细的中产家庭的生活状态、情感现状和财富观。按照胡润的标准,资产达到300万,就可以称为中产,目前,中国中产家庭达到了3320万户。
胡润将中产阶级定义为,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仍然有高消费和投资能力。具体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在30万以上,其他城市在20万以上。归纳起来就是,家庭年收入在这个标准,并且资产达到300万。平均下来,以一家三口来算,那就是平均年薪10万,其实这个标准也不算高。而在资产方面,如果拥有一套房,很容易就达到300万的资产标准。
在一线城市年薪10万,那月薪差不多8333元,这个水平算是比较正常的,超过这个也不会太多。2019年新税法实施,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提高到5000元,中国的纳税人口从之前的1.5亿人锐减到了6千万人。14亿人中只有6000万需要纳税,这代表着大多数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其实,中产家庭的负担也非常重,日常开销非常大,房贷车贷,还有孩子的教育费用等等,一个月下来也没有多少存款,大多数都用来开支。只不过这部分中产阶级赚钱能力比较强,能够持续地创造更多收入,来维持日常的开销。
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前消费,透支消费的不在少数,存钱比较少,想要成为中产阶级比较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需要更多的中产阶级才行。很多投资者都看好中国,因为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未来数量会越来越多。
中产家庭的标准如下: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中等收入人群的定义是: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到5万之间,有车、有房、能旅游。
这部分人不仅有恒产,而且他们的个人生活,包括子女教育,跟整个的社会稳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坚定的社会稳定的支持者,这个政治意义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