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上位以后,如何进行正名的?

2025-04-06 13:26:3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合法性”这个词汇不仅仅在现代是被人看中过得,在古代的时候一样被人们所重视。朱元璋依靠其卓越的才能和韬略,推翻了元朝,建立了一个属于朱家的王朝————“大明帝国”,可皇帝也有老,也有驾崩的时候,在皇帝接班人的问题上,朱元璋选择了长子朱标。但人们所想的美好往往会事与愿违,最终朱元璋还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太子朱标在洪武年间去世。

就当明朝的各位臣工在对于皇位接班人的问题讨论不休时,一双来自北京的眼睛正跃跃欲试,这个人便是当时的燕王朱棣。按照燕王的思路,朱标去世后,说不定他自己可以通过这么多年来对帝国的功绩换来父亲的垂怜和青睐,可朱元璋没有去搭理这个儿子,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对朱棣说要让他成为像其岳父那样成功的大帅,这些话仿佛像是钉子般扎进朱棣的心中。在朱元璋逝世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在建文帝上位后,第一步着手的便是削藩,正是朱棣看到自己的兄弟一个接一个被这个毛头孩子整治和清算后,其心中的怒火便不打一处来,加上姚广孝在一旁煽风点火,使得其在不甘中发动了以“清君侧”为借口的夺位之路。

在经历了多重障碍的磨练和考验后,朱棣最终登山了帝位,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位大帅,而是一个拥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不知朱棣在坐上龙椅后,俯视着大殿中的一切时,会不会对自己的父亲心生埋怨和委屈。

为了将自己的登基变得合理和合法,朱棣可谓是费了一番手段。

意味深长的“清君侧”

就拿其造反来说,在别人眼中他叫造反,可朱棣却将其包装成为“清君侧”,意思就是我看到君主旁边有奸臣,我燕王朱棣为了大明的未来,要出兵帮助皇帝去除奸臣,匡扶朝廷正常的秩序不被打乱。可人家建文帝可不傻,你这老小子很明显不就是朝着我来的吗?于是便出兵阻拦,可后来朱棣还是一路打到了南京,并且在其攻入宫中后,朱允炆的失踪为其后来的继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有一定的风险。

攻入南京后第一步不是去大殿

要说朱棣的权谋修养是较为厉害的了,在其终于攻破了南京转朱阁明朝的政治中心后,他的心中无疑是大喜的,多年心中的委屈,多年对父亲的埋怨,仿佛在此刻烟消云散,他巴不得第二天就登基称帝,可在快要进宫的时候,他却在冷静了一下后没有直接进宫,而是在第一时间去祭拜他的父亲。要知道,朱棣此次出兵的名义是“清君侧”,不是造反!所以其攻破了南京等于是完成了对大明朝的守护任务,所以此刻的他不应该是急切进宫的,而是需要去朱元璋的幕前进行一番自白,然后给自己造反的理由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其巩固了朝政后,为了让自己的位置合法化,他大量置换了建文时期的官员,启用了一批识时务的人,当中最有名的便是“方孝孺案”。在进行了员工的置换后,他还改变了明朝信佛仰道的习惯,大力推崇儒家,然后利用儒家书生为其修改历史,编著《永乐大典》,从一定的文化和精神上彻底否定了建文一朝,维护了永乐一朝的合法性。

回答2:

朱棣上位以后将起兵造反正名为清君侧,意思是铲除君主身边的奸佞,匡扶朝纲。

回答3:

朱棣在上位以后,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去寻找建文帝。他是这样为自己正名。

回答4:

朱棣将造反包装成为清君侧,意思就是君主旁边有奸臣我燕王朱棣为了大明了未来,要出兵帮助皇帝,去除奸臣,匡扶朝廷,正常的秩序不被打乱,他就是按照此方式进行正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