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疮痂病是柑桔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在我国的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新梢幼果,也可为害花萼和花瓣,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畸形,进而导致减产,为害的真菌为柑橘痂圆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痂囊菌属。
柑橘疮痂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组织内越冬,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5℃以上,且为阴雨高湿天气时,老病斑上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水滴和风力传播到幼嫩组织上,萌发后侵入,一般潜育期10天左右,因此,柑橘疮痂病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或者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防治。
根据柑橘疮痂病菌的侵染路径,在田间管理时,要剪除病梢病叶,主要在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春梢发病后也要及时剪除病梢。
其次,在田间管理时,要实施检疫,尤其是新开柑橘园要采用无病苗木,防止病菌带入,而且也要防止国外新的疮痂病菌种类和生物型传入国内。
使用药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时,于花谢2/3时喷药,发病条件特别有利时可在半个月后再喷一次,有效的药剂品种有波尔多液(硫酸铜0.5~1千克,石灰0.5~1千克,水100千克)、5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在发病初期易与柑桔溃疡病相混淆,症状上要注意疮痂病病斑仅呈现于叶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叶片表里不穿破。病斑外围无黄色晕环,病叶常变畸形。
柑橘疮痂病的防治方法:①苗木和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应于各次梢期芽长1~2mm时(不得超过1cm长),喷射0.3~0.5∶0.6~1.0∶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成年树以保幼果为主,第一次喷药应于春芽萌动期,芽长不超过2mm时,喷0.5%石灰过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二次喷药应于花落2/3时,用0.3%石灰过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或5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上述药剂宜交替轮换使用,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②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梢、病叶,集中烧毁。
③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