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城濮之战的意义有哪些

2025-04-05 04:1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晋国方面:
晋文公:明君,审时度时,采纳了先轸、狐偃等人的正确意见,成为一代霸主,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先轸:城濮之战的实际主导者,一次成功地“伐交”,拉拢了齐、秦两大强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伐交”;与子玉的斗智,表现出了先轸过人的才能;城濮交战时,先轸布置的复杂的战术组合是成功的关键.
狐偃: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是相当不错,很好的谋士.
楚国方面:
楚成王:表现得相当理智,及时地采取了避敌锋芒的策略.但也有人认为,楚成王还是过于胆小,如果尽全力支持子玉,楚国可能不会失败.不过个人认为,楚成王打算采取避敌锋芒的策略还是明智的.
子玉:有勇无谋.“刚而无礼”的性格使得子玉屡次被先轸的诡计所诱,在和先轸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城濮之战,子玉应该承担失败的主要责任.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郑州西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评论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战线,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 城濮之战
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反观楚军方面,则是君臣不睦,将骄兵惰,君主昏庸无能,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妥善争取与国,又不能随机多谋善断.加上作战部署上的失宜,军情判断上的错误,临战指挥上的笨拙,终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将自己在争霸中原中的优势地位拱手让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