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整合相近的审计项目。基层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时,要统筹考虑全局审计项目,将一些审计内容相近、审计事项类似的项目进行“捆绑”,实行“同一个审计组、两个审计通知书、一次审计进点、两张审计取证、两份审计报告”的工作模式,减少审计次数,提高审计成果的“多头”运用,实现“一花多果”的成效。比如,预算执行审计项目需要延伸的专项资金,与该项专项资金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开展,一次审计工作既能完成预算执行审计,又能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一箭双雕”,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投入、缩短工作时间,又可以因项目间相互印证而提升审计质量。
二是实行简易的操作办法。基层审计机关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行适合本单位的简易审计流程操作办法,保留通知书、取证单、审计报告等法律法规规定事项和项目质量控制点关键环节。基层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项目计划时,考虑一些职能相对单一、资金量较小、审计频率较高,往年审计“负面清单库”较少的单位,实行简易审计流程,可以解决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大量项目、“萝卜多了不洗泥”而造成“查不深、审不透”的现状,保障有限的审计人力集中到查处重大审计项目上来,集中到帮助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问题上来,集中到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上来。
三是社会化“外包”一批项目。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一些审计项目“承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或者“购买”审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参与到审计项目中来,减少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量。比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审计项目,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审计工作推向市场化,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机关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和中介管理等工作,减少现场作业。
四是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主要依靠审计人员自身效能的提升,压缩工作时间,“三步并作两步”,从而增加完结审计项目的数量。为此,招考审计人员时,要注重审计业务知识的考核,缩短“跟班学习”时间,成为“来之即战”型工作人员;对于“老员工”而言,要通过单位组织或个人自学等方式,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业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你应该考虑一下根源何在,也就是说关键在这个“错”上,员工畏“错”,主要是做错了会受到惩罚,这是当然的,但是呢,如果这个惩罚威胁到例如扣工资啊,扣假期啊,或者更严重的惩罚的话,我想,家庭状况不是太好的员工肯定会怕的,所以呢,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要一位明智的管理人员,制定更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事要公正,量刑要适当,还要会适当放过员工,等等(嘿嘿,好像事说了等于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