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中原成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秦朝的道路一直充满坎坷的,毕竟统一的道路上不会充满和平,流血的事情必不可少,可以说秦国是踏着百余万士兵和群众的尸体成就的也不为过,关于战国时期的战争或者关于白起的故事,我们最为震撼的莫过于秦赵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秦赵双方均倾尽了两国的全部兵力,可谓是秦赵的最后一次大决战,这次大战之后,秦国统一中原再无任何阻力,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在战国后期和秦国并称为战国二强的赵国经此一役,再无任何战斗力,毕竟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余万降兵,那么长平之战,面对赵国四十余万降兵,白起除了坑杀还有其他办法吗?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得先了解一下长平之战的经过和秦赵双方的国情,长平之战是由秦国发动攻赵,赵国被迫防御下进行的,这时候赵国面对的局势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首先是国内连年战争,国内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其次是外交全面孤立化,战国其余的五国纷纷和赵国断交了。
秦国综合国力或者粮草库存都是远远大于赵国的,战争就是在这种局势下发生了,战争一开始双方的将领也并不是长平之战令人瞩目的秦国白起和赵国赵括,而是赵国廉颇和秦国王齕,廉颇是赵国的名将,大器晚成,以稳著称,这时候廉颇的战略是没错,以守破功,但是廉颇忽略了赵国的国情,赵国的粮草储备已经经不起持久战了。
于是赵王为了速战速决,改派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了廉颇老将,当赵国换将之后,秦国为了应对,就把王齕换成了杀神白起,白起这个人的军事天赋可谓是得到了司马错的真传,奔袭战、诱敌战、围而打援战都被白起演绎的淋淋尽致,可想而知初出茅庐的赵括面对秦国名将的结局是如何。
果不其然,赵括在白起的层层引诱之下,逐渐的迈入了白起的圈套,赵括也成功的把赵国四十余万士兵带入了白起的包围圈,毕竟赵括和白起比起来差的太远,尤其是用兵之道,白起深深的知道赵国换将的原因,就是赵国经不起持久的消耗,所以就佯装战败来引诱赵括,其实这个时候赵括根本不知道对方的主将已经换成了白起,如果知道,我想赵括肯定不会贸然进兵。
白起也不负众望,成功的把四十万大军给包围了,这时候的赵括并没有立即投降,而是选择了率兵突围,具体突围了几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每次突围赵括都是亲自带兵,就这样再被秦军围困了48天之后,赵括在这次的率兵突围中,还是没有能成功突围,并且赵括也被秦军射杀了。
失去了主将的四十余万赵军,选择了投降,主将活着,赵军就有希望,但是主将一死,四十余万大军彻底没有了抵抗的勇气,当白起看到了赵军投降之后,白起真的犯难了,那就是这四十万的赵兵到底该怎么处置,白起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让秦昭王下决定,但是秦昭王给白起回复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自行决断。
这下白起真的犯难了,这四十万大军秦军一直围困,每天消耗秦国的粮草就不计其数,如果把这四十万大军放回赵国,那么赵国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毕竟士兵就是战斗力,放了也不是,一直围着也不是,白起似乎领会了秦昭王的意图,交给他决断就是让自己背负骂名吧。
白起行动了,他决定把赵国的四十万降兵全部坑杀,白起都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是只能如此啊,为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这四十万降兵是无论如何不能放的,但是也不能让这四十万赵兵吃秦国的粮草,更没有办法把他们划入秦国,毕竟老赵人的心,是不会投降秦军的,面对四十余万条性命,白起真的走投无路,别无他法了。
于是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坑杀开始了,白起命令士兵分批刨挖大坑,把赵兵分批监管,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赵国士兵被送进了地狱,长平之战也在坑杀赵兵的举动中,在山东六国的震惊中,结束了,一代战神白起就这样背负了万世的骂名变成了万世杀神,白起留给秦国的是毫无阻碍的统一大路,自己却在赵国四十万士兵的坑前,自刎了。
长平之战,面对赵国四十余万降兵,白起除了坑杀还有其他办法吗?其实白起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坑杀虽然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但是身为将军,却只能以国家大义为前提,如果当时白起还有其他办法,我想他一定不会走这一步。
其实白起可以把这些人收编成秦国的军队,但是这样做也有很多弊端,白起也害怕他们以后会造反,杀了他们在白起看来是最省事的方法。
这40万军队,其实都是被大部分埋了,还有一些人就是被放火给烧死了,这是非常惨烈的
白起面对四十万降兵,他除了反抗就没有出路了,而且要是投降,他知道赵国的人也不会放过自己
在当时的长平之战,白起除了用这种方式之外,而且把他们都推向了山崖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