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简单的叙述中,我感觉到母亲是希望培养女儿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配合妈妈照顾好弟弟。您可以回想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磨蹭的?”“女儿学习是一直不好吗?”“她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什么样?”“老师为什么说完全是您的责任?女儿也这么想吗?”“他们的父亲在教育孩子和家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形象?” 孩子与家长作对,有些小叛逆的行为未必是件坏事,这些也是女儿成长的信号。但是对这些信号,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反而更需要父亲和母亲情绪的稳定、耐心和关注。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在您的家庭中,有一个比女儿小4岁的儿子,再加上儿子有听力受损,也许家长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儿子身上,比如女儿要为了弟弟保持安静的环境就不能看电视。女儿可能会因为处处为弟弟让道,而对弟弟有羡慕、嫉妒的情感,而6岁的孩子也只能用这些小叛逆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了。 如果非要让同样需要关爱的女儿配合大人的话,她会觉得很委屈。比起我们的教育和命令,她可能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大人越是急躁,孩子越是调皮,不听话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我们的耐心和关注会使孩子体会到被爱的温暖,只有得到过爱的孩子才会习得爱人的行为,与父母一点一滴的互动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关爱别人,为别人着想。当孩子有了爱和被爱的能力,您再跟她讲些弟弟听力受损需要安静环境的道理,您的女儿就会主动给予爱,节制自己的行为,她的学习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
孩子缺乏自觉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