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还要围绕以下三个美国人和三本书来讨论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6.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新华出版社,1996.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未来主义尤其是社会历史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而它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哲学家贝尔于1959年提出来的。按照其技术中轴原理(又称中轴原则),贝尔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工业化和官僚科层化这一社会进程的一部分,它们都要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而未来社会将把这两种社会的特征和功能统一起来。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根据产业结构尤其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农业浪潮、工业浪潮和知识浪潮三个阶段,认为第三次浪潮的新文明将是一个“实托帮”(与“乌托邦”不同),作为工业化产物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要向“实托帮”过渡。
根据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美国社会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认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距将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上得到弥合。同时,他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出两种社会制度都在向私有化方向发展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