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哲学论德勒兹和加塔利的《什么是哲

2025-02-25 22:16: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德勒兹通常被视为西方后结构主义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其块茎论具有联系性原则、异质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反意指裂变的原则、制图学与贴花原则等基本特征,(16)它在思考电子传媒所引发的图像时代、阐释赛博空间的视觉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意义,可被视为理解当代数字文化艺术的一种理论图式.
块茎的第一和第二特征表达了“联系性原则和异质性原则”(principles of connection and hetrogeneity).块茎与仅仅立足于一点并且固定于秩序的树木极为不同.树根类型有系谱或中心论的蕴含,而块茎类型则把中心去掉并且置入其他维度,这两个特征的核心是“多元异质链接”,而电子媒介的特质与块茎的这些特征颇为吻合.德勒兹的媒介思想,包括他的电影哲学和美学思想,扬弃索绪尔语言学和西方结构主义的框架,更多地从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所代表的多元符号论中汲取丰富营养.皮尔斯的符号论具有超越语言而重视形象的多元性质.块茎论则认为,应当将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学文本与视频、声频等进行符号链的链接,并与形形色色的符码模式(生物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模式)建立联系,块茎持续不断地在符号链、权力的组构(这一点显然还与福柯的“话语权力”概念有某种关联)与关涉艺术、科学、社会斗争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17).而电子传媒的赛博空间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异质链接”、充满复杂权力关系的当代处境.
块茎的第三个特征是“多元性原则”(principle of multiplicity).块茎的多元性不再作为与“惟一性”(the One)相关的主体或客体、自然现实或精神现实、图像与世界的关系而存在.多元性的块茎图式与树状模式、簇根模式的伪多元性不同,它既非主体,亦非客体,只是决定、量值、运动与维度.块茎联系的拓展必然带来其性质的改变.“多元性原则”的要旨是反对树状的二元对立原则的思想传统.德勒兹块茎论与柏拉图洞穴神话的一个根本不同的特征,就是他主张块茎的多元生成原则,否弃真实/虚拟的二元对立理论图式.德勒兹认为西方传统思想倾向于看重真实,忽视拟像(或摹本、类像),忽视生成(意味潜在性或尚未完成的状态)的虚拟力量.虚拟的力量是一种亟待生成的、强大的力量,不是走向某种既定目的或以某种已然存在的东西(真实或实在)作为基础.虚拟拥有丰富的差异性,它以无法预料的方式进行创新.由此出发来观察,文艺作品的独特性不在于描述这个世界“是”什么,而在于通过亦真亦幻的艺术形象转化这个世界.只有当虚拟的潜在性现实化之后,我们才能意识到它.文学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迥异于现实,超越停滞与静态的生活,生产出新的拟像,生成对生活的一种新的表达式.概言之,虚拟与现实之间,德勒兹认为是一种动力学的、充满着生成际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