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长安作为千年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首屈一指。很遗憾辉煌持续到唐朝,之后再无帝王青睐,的确有多重原因。下面我介绍一二。
在我看来长安的没落,有几方面原因:
1、关中地区丰富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汉唐之后森林覆盖率降低,这也是由于首都定位需要大量的人口迁入,过度的开发才最终导致环境的逐渐恶化。
2、首都的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的负担逐渐增大
唐朝时期长安人口约在70-75万之间,这是古代长安人口的顶峰。隋唐时期都城人口增加,关中平原很多涉及民生的必备物资都出现了供应困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也是考虑了用漕运来解决长安的供应危机。隋唐时期,皇帝也多次前往东都来度过物资难关。
生态恶化导致农业供给能力降低,而社会发展又导致了都城人口增加,隋唐时期这一矛盾日益突出,长安城粮食供应成了国家的极大负担,长安已经不适合再担任首都。
3、唐朝中后期,乱世纷争频繁,长安城屡受其害
安史之乱让唐开始走了下坡路,各路节度使的相互争斗更是让唐元气大伤,最致命的是唐末的黄巢起义,极大的颠覆了唐长安城的王气福地天象。唐末的节度使纷争让长安城频繁易主,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感觉,时长兴起。同时每次都伴随着不可估量的的破坏和颠覆力度,逐渐的长安城风光不再。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东移,洛阳一如既往成为中心城市,而连接大运河的汴梁也占了地利之便,成为了北宋的都城。北宋时期汴梁为都城,洛阳为经济文化中心。金灭北宋以后,游牧民族从气候和靠近祖居地考虑,将首都定在北京,元明清延续至今。
多方因素决定了唐长安城之后的悲情谢幕,沦为废都。话说回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原则这是一个通用的公理。
因为哪一个朝代都不愿意继续用前朝的一些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都。
唐朝后,长安经济不复繁华,东部、江南等地区逐渐发达,经济重心东移。
因为这是上一个朝代的首都,出于私心还是想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会比较多。
当时和宋朝还有金,西夏什么的,已经往南迁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