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雪峰盆山过渡带(凤凰以西)。道真坳陷、务川隆起、思南坳陷:此带总体电性结构基本一致,自上而下可分为:T1-P2 高阻层、(P1-)S-O2 低阻层、O1-高阻层、低阻层、相对高阻层5套电性层。其西段电性层发育较全,东段浅部电性层不发育或被剥蚀。据相关地质资料,剖面西段下二叠统发育很薄,石炭系和泥盆系不发育。
2)雪峰山隆起带(凤凰-新化县洋溪镇)。
a.麻阳盆地。电性结构为浅部低阻和深部高阻。浅部低阻层厚度不大,0~1.5 km,西薄东厚,地表出露为白垩系地层,其电阻率小于50 Ω·m,向下急剧升高到数500 Ω·m及以上。推测白垩系以下可能以前新元古界基底为主,下古生界地层及新元古界等较薄或缺失,尤其是这一套低阻电性层剖面上没有明显反映。
麻阳盆地基底:以高阻为主的深变质基底。
b.西缘顺层滑脱带
J-C2:由于地表剥蚀作用,此段电性层有J-T(-C2)、P1-C2等,均为中低阻层,其中J-T主要分布在F20断裂西侧,有一定的视厚度,可达3 km以上。P1-C2主要分布在F20断裂东侧,浅地表低阻电性厚约1 km左右。
:总体上,从浅层地质及物探反演结合看,发育不厚。
:以深变质为主。
c.中央造山带。元古宇基本出露;局部有白垩系出露,电性上表现不明显,推测其较薄。
图9 MT二维连续介质反演剖面及地质解释
图10 雪峰山中央造山带附近大地电磁(MT)测深一维反演剖面
在352~360号点一线地表出露Z1(南华系)地层,为低阻反映,厚度略大于1 km。
d.东缘冲断带。地表出露高阻元古宇和岩体。电阻率大于2000 Ω·m的高阻与地表岩体出露位置相一致。
3)湘中坳陷(新化县洋溪镇以东)。
C-D:浅部高阻层,电阻率一般大于100 Ω·m,推测为灰岩类地层反应。此层厚在剖面上有一定的变化,大致在凹陷西侧,相对较薄,剖面东部较厚,3 km左右。其电性层厚变化较大位置推测为断裂反映。
:中部低阻层,相对比较稳定,大致能追踪,416~419 号点附近出露地表,此层电阻率一般小于20 Ω·m,厚约大于1 km。
:深部相对低阻层、高密度层,综合物性与剖面东部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