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稀有种。本种仅分布于云南西部及四川北部少数地区,零星生长在裸露的石岩上或矮灌丛岩缝。极为少见。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栗黑色,有棕色狭边,全缘。叶簇生,叶柄长10~18厘米,亮栗黑色,下部疏被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近相等,约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长6~9厘米,中部宽3~4.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突然收缩成三角状耳形,并呈楔形下延而与侧生一对羽片相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三角形,长3.5~6厘米,不对称的二回羽裂,羽轴上侧的裂片较下侧的为短,全缘;下侧基部一裂片特长,约3~4.5厘米,宽1~1.5米,羽状深裂达小羽轴的狭翅,向上的裂片全缘或有一、二粗齿;叶脉在未回裂片上羽状分叉,下面粗凸,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叶干后革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叶干后革质,褐绿色,上面光滑,下面被腺体,分泌白色蜡质粉末。孢子囊球形,几无柄,有极阔的环带;通常单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线形,由部分变质的叶边反折而成,灰棕色,边缘有粗齿;孢子圆形,表面具颗粒状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