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床概况
鲁奎山铁矿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属海相沉积型铁矿床,查明资源储量为4655万吨,平均品位TFe41.74%、Cu0.01%,属中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质
鲁奎山铁矿区地质图如图7-12所示。
图7-12 鲁奎山铁矿区地质图
1.地层与矿源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页岩、粉砂岩、细砂岩,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灰岩互层、碳质微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昆阳群富良棚组晶屑岩屑层状凝灰岩夹泥灰质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昆阳群黑山头组黑山头段板岩、石英岩、石英砂岩。
矿区赋矿地层为大龙口组下段底部泥质条带状灰岩,厚69~140 m;其下为富良棚组。富良棚组顶部为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上部为鸭蛋绿色微纹状泥灰岩(80 m),下部为灰绿色钙质绢云母板岩。在易门老吾街古火山口存在安山玄武质集块岩、同成分火山弹集块岩,含Fe2O3+FeO14.05%,凝灰岩含Fe2O3+FeO12.86%(鲁奎山)、14.05%(老吾街),以火山岩厚度加权平均求得平均含Fe2O3+FeO 15.14%,折合TFe为8.40%。
2.构造
该区构造为NW转SN向的鲁奎山复式向斜,长9 km,目前查明资源储量均产出在向斜西翼。西翼矿体因SN与NW向两组断裂的归并结果,在麻腊依矿段产生一组N10°W压扭性断裂,按等距离平行排列,两组断裂间常夹一个反“S”形褶皱构造,此构造对Ⅰ矿体改造、富化起重要作用。
3.岩浆岩
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是晋宁期侵位的辉绿岩,晚于菱铁矿体的形成。
(二)矿体特征
矿体剖面如图7-13所示。麻腊依矿段,圈定4个矿体(Ⅰ、Ⅱ、Ⅲ为查明资源储量矿体,Ⅳ为未计算资源储量的深部菱铁矿体),Ⅰ号矿体长650 m,宽500 m,厚20.24 m,似层状;Ⅲ矿体长1090 m,宽170~400 m,厚10.60 m,似层状,埋深300~820 m。田房矿段,圈定5个矿体,其中V2主矿体长400 m,宽90 m,厚13.76 m,不规则状,埋深45 m。矿体具分带现象,潜水面之上为氧化带,其下为原生带,潜水面附近为混合带。
图7-13 鲁奎山铁矿剖面图
(三)矿石特征
氧化带矿石由褐铁矿、赤铁矿组成并有少量针铁矿、磁铁矿,脉石以方解石为主,粘土矿物和石英次之;混合矿石,由磁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组成,少量褐铁矿,脉石为绿泥石、方解石;原生矿石由菱铁矿组成。上述3种矿石,几乎全为富矿,有害组分均在允许范围内,富矿占总矿石量95%。
三、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1.物质来源
矿区菱铁矿的δ34S为+18.93‰~+22.86‰,体现富集34S,以重硫为主的硫同位素组成特点,菱铁矿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与上述数据接近一致,说明二者为同源同生沉积。
矿石碳同位素组成略富12C,δ13C具负值,数值小,变幅较窄,为海水碳酸盐岩特点,与澳大利亚威特隆白云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表现为还原环境的沉积特点。
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成因的角闪石(δ18O+7‰~+13‰)和石英岩(δ18O+10‰~+15‰)接近。
矿区原生菱铁矿的上述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皆与围岩接近,具同一性。
2.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菱铁矿最佳稳定条件是弱碱性(pH=7~7.8~9)和弱还原(Eh=0~0.2 mv),硫化物活度为零,水的循环受限制的局部地段。鲁奎山菱铁矿的还原系数为0.23,含矿围岩的pH值为8.6~8.75,有机碳含量为2.11%,显示为弱还原条件下的沉积(饶筑平等,1982;黄韬等,1984)。
3.成矿模式
鲁奎山式铁矿为海相沉积型铁矿床。根据鲁奎山铁矿本区及区域上鲁奎山式铁矿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7-14),成矿经历了两个阶段。
图7-14 鲁奎山铁矿成矿模式图
1.沉积阶段
大龙口期古海盆,面积32000 km2,在海盆中偏西侧,存在一个SN向古隆起带(易门隆起,16.44亿年),北起罗次,南抵他达,长120 km,宽10~20 km,当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沉积之后,长期裸露,直至早震旦世始被澄江组不整合。隆起带南段四周,在较深水陆棚低能弱还原环境,沉积了盆地边缘相的大龙口组下段碳酸盐建造,并伴随着菱铁矿的沉积。
2.后期改造阶段
第一期为晋宁(10亿年)—澄江(6.8亿年)运动期,矿区地层褶皱回返,元谋-绿汁江大断裂形成(东距矿区5.5 km),褶皱与深大断裂活动,为矿体改造、富化提供足够的热源;第二期燕山运动期(205~56.5 Ma),为矿区断裂对矿体的改造富化作用,富矿形态在此期定型;第三期喜马拉雅运动期(56.5~1 Ma),为表生富化期,云贵高原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第一、二阶段形成的菱铁矿(灰矿+黄矿),因氧化转变为赤铁矿+褐铁矿,品位升高,由TFe38~40%(菱铁矿)上升达54%(赤铁矿+褐铁矿),因菱铁矿经历二期改造、富化,其黄矿品位(TFe38%)比军哨(32.61%)、王家滩打矿箐(28.60%)、他达(32.56%)等黄矿品位高5~9个百分点,比陕西大西沟菱铁矿精矿品位(37.09%)尚高1个百分点。鲁奎山菱铁矿焙烧至600~800℃,品位上升达47.56%~48.66%(云南省地矿五队,1976),达到高炉富矿要求,利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