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3毫米。初羽化时略有光泽,几天后体外覆1层白色蜡质。头顶端有1个黑点(名称即由此而得),翅绿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一端略尖,长约0.75~0.82毫米,乳白色,半透明。若虫体长2.4~2.7毫米,共5龄。全体淡墨绿色,复眼紫黑色,翅芽绿色。
【为害症状】
以成、若虫吸食汁液为害。早期吸食花萼、花瓣,落花后吸食叶片,被害叶片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全树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落叶,使树势衰弱。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松、柏等常绿树,以及杂草丛中越冬。第二代3月上旬先在早期发芽的杂草和蔬菜上生活,待桃树萌芽时,开始迁往桃上为害,全年以7~9月在桃树上虫口密度最高,9月发生最后1代成虫,桃树落叶后迁入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方法】
①成虫出蛰前及时刮除翘皮,清除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②化学防治。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