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对症治疗:
对于出现的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口服左旋多巴可缓解症状;
巴氯酚(氯苯氨丁酸)可减轻肌肉痉挛,金刚烷胺可使共济失调症状得到改善;
如果同时存在共济失调和肌阵挛症状,可首选氯硝西泮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三磷酸腺苷(ATP)、肌苷和维生素B族药物、辅酶A等可以试用治疗。
2. 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尚在研究阶段,原理多为选择性抑制SCA致病基因表达。
干细胞移植手术已在国内临床上相继开展,其基本原理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替换受损细胞,并通过旁分泌作用为神经传导提供更好的微环境。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对小脑萎缩的基因序列进行鉴定,为基因治疗提供基因信息指引,实现对致病基因的矫正。
3. 物理治疗及辅助行走器械
物理治疗及辅助行走器械对缓解症状具有一定效果。小脑萎缩的临床主要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延缓疾病恶化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补髓健脑汤”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补血、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来达到补血——造血——养血。从而使气血充沛,筋脉得到濡养,改善无力和萎缩。
第二步:健脾益胃;对于阴阳不平衡者,应给予攻实补虚、升降,并通过温寒相适方法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消除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反应迟钝等症状。
第三步:以养阴益肾、填精补髓,壮筋骨,来改善脑部供血,增强智力,恢复肢体功能。
小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本病起病较为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的发病日期难以确定,其临床表现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其中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痴呆,智能减退,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限性脑萎缩以性格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言语障碍及形体的共济失调和震颤为主.
指导意见:
小脑和脑干萎缩多见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等病. 西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特殊疗法,一般予以对症处理.目前常选用脑细胞复活剂和脑循环促进剂. 积极的进行治疗,口服一些营养脑神经的药物,如益脑胶囊吡拉西坦片等,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话要及时进行控制。
小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的表现,老年人居多,它的症状常常是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小脑萎缩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早发现,早治疗。可以综合治疗,可以家庭训练和医生的指导进行结合。宁外就是可以多维磁三通三补治疗。希望对你有帮助。
脊髓小脑萎缩症是因为染色体上核苷酸CAG 异常大量重复所致,且由于CAG 重复序列多存在于外显子(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现的蛋白质中便存在长链的谷胺酰胺。
此种异状的蛋白质经过常年的累积最终会导致细胞衰亡,而累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爆发出症状,因此,小脑萎缩患者多在30-40岁左右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