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假设中有三个相同点。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这个市场利率是有价证券的收益率;第二,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资本的可分割性说的是,在理论上讲,某一经济单位的资本可以属于有限多的人,即生产单位可以发行有价证券募集资本,而不必靠自积攒延误时间。在理论上讲,任何时点上都有投资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锁定了货币和实际资产的替代关系。同时生产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不会因为投资资金的不足而等待,所以各生产单位可以得到在短期内不变的平均利润率。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持有货币的收益中,间接收益是主要的。这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有相同点。既货币持有者在持有货币的时候都期待着购买低价的证券,在高价的时候卖出,从中获取收益,也就是间接收益。两个理论最终都涉及k的研究。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既存在着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两者在假设中存在两方面的差异。一、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的分析,既价格保持不变。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世界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仍然按照凯恩斯经济学指导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事,则必然有总需求的进一步攀升,其结果只能是“滞胀”——只有价格上涨,没有经济增长。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由于凯恩斯当时所处的经济状况意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2、货币量的层次为广义货币,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层次上,而凯恩斯则将货币定义在狭义货币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最适当的货币定义的标准是:(1)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2)货币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者间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研究上有所不同。凯恩斯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开始分析的,可分为四类:(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商品,所以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两方面:一是预期损失;二是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由于受收入的影响,人们只能购买一部分商品,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两个理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是由于出发的角度有所不同而致的。两个理论的函数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相对与弗里德曼的来说,涉及的自变量较少。凯恩斯的只是关于收入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弗里德曼是价格指数、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预期价格变动率、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恒久收入、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其次,弗里德曼的函数虽然更具体地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但是函数里面有因素还是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那就是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最后,他们对k的定义有所不同。凯恩斯的k=a-b*(i/Y),而弗里德曼的k=f(1/Y,w,Rm,Rb,Re,gP,u)。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相同点: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而不是仅仅将货
币视为没有内在价值的纯交易工具。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都承认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间接受益是可以享受的优惠和交易便利,这与凯恩
斯的“流动性偏好”相似。
不同点:
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的实际收入
水平。
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包括各种函数是的收益率,收入则是恒
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偏好为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
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货币需求对弹性不敏感。
3.凯恩斯为货币的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
而凯恩斯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高度稳定。
4.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
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在短期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为利率所
影响。利率经常变动决定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因为恒久性收入
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在长期内的稳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