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优缺点:
1.优点:装甲厚、火力强、射程远、2战时期秒杀所有盟军坦克。其活力可以在正面1500米内击穿T34和谢尔曼的装甲,而谢尔曼在零距离打不穿虎式的侧面装甲。
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
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
2.缺陷
坦克的装甲虽然厚重,但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没有使用当时更为先进的倾斜式装甲的设计,使得其防护能力,与重量并不相当。坦克正面防护力并不尽如人意,正面防护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轻的多的豹式坦克。虽然坦克,在41年、42年,都算的上是当时最强悍的坦克,但当1943年T34-85与IS-2逐步投入战场后,虎式就变得对战场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也就是44年之后,虎式停产的重要原因。
坦克没有采用后世坦克普遍采用的柴油发动机,而是使用了迈巴赫700马力汽油发动机,平心而论,迈巴赫发动机也是当时非常出色的发动机,功率非常强劲,比苏联、美国的同级别坦克的发动机都要强悍不少。但使用汽油发动机使得德国坦克往往比苏联坦克更容易被打着,加满油可行驶里程也是大大低于苏联的坦克,不过这个显然是无奈的情况,当时汽油机,还是坦克主流,如美国也是使用汽油机,而制造柴油机的稀有金属材料,德国当时是相当缺乏,德国柴油产量不高,合成燃料也是汽油,选择汽油发动机,可能是当时德国唯一能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