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很智能的体验!实现公路车辆的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的美好愿望,也是汽车智能化的最高境界。自动驾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酷”,而是为了安全。据研究,在构成交通事故的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人为因素占的比例最大(占90%左右),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违章驾驶、判断和操作失误、疲劳驾驶、酒醉驾、毒驾等等,所以汽车企业长期努力提高汽车的智能驾驶水平,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目前,比较成熟的辅助驾驶技术就是智能巡航、自动泊车、自动刹车等。但是智能巡航还不等于自动驾驶,更不能称为“无人驾驶”,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智能驾驶。汽车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还只是在探索之中,远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有的企业明确表示,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经过验证之前,不会卖给消费者。
至于互联网造车,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主要是研发汽车智能驾驶系统,而自动驾驶汽车的底盘部分仍然要采用成熟的平台技术,所以现在的趋势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联手打造自动驾驶汽车。现在当务之急是制定自动驾驶的标准,交管部门按这个标准来检验汽车,判断其是否合格。而且这个标准需要国际标准,因为涉及车与车之间的通讯、车与路之间的通讯、车与交通管理者之间的通讯等等,否则交通秩序就没办法组织。
车辆自动驾驶还涉及交通法律问题。现在,交通安全的责任主体是交通参与者:驾驶员、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等,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这些参与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自动驾驶汽车在非自动驾驶状态是由驾驶者承担责任,那么可以离开方向盘的自动驾驶状态应该由谁承担安全责任?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法律主体应该是谁?这个法律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无人驾驶汽车对现有的交通管理体系也带来巨大的冲击。有的学者指出:“在自动驾驶普及的路上,自动驾驶将会出现人机混驾的阶段,这是自动驾驶发展道路上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如何监管、如何分责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法律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交管部门是不会准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
所以,当前的任务还是要继续研究、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包括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可靠性;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国际标准;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法律体系,而不要过多炒作,更不能虚假宣传。
答:未驾驶过,但乘坐过。由于非技术专业出身,从乘客角度说说我的感受吧。
今年6月份去德清参加2019年全国“车联网+地理信息”产业高端研讨会,有幸乘坐过CIDI希迪智驾的L3级智能公交。
公交试乘现场
外形上和普通公交没有太大区别,定睛一看,装备了一些科技感很强的设备,询问后得知是自动驾驶的感知雷达,超级帅!上车后,比起普通公交车,四周多了很多显示数据的屏幕,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公交车可以实时显示驾驶员的监控影像、车辆运行状态、公交线路况信息等等。
公交自动驾驶中
公交车出发了,安全员(现在不叫司机了)双手离开方向盘放在腿上,当时心里是紧张的……不过起步过程很顺滑(老实说比我起步温柔多了),行驶过程也很平稳,转弯舒缓。由于是纯电动的,也比较安静。最后稳步停车。
工程师介绍自动驾驶公交车信息
沟通后了解到,公交车的自动驾驶相对还是比较容易落地的,点到点运行,专用的公交车道,都大大降低了行驶环境的复杂性,本次乘坐的希迪智驾的智能公交也具备了自动启停、车道保持、转向、红绿灯识别、交通标志识别、超车换道、避障、紧急停车、出入公交站、网联辅助(V2X)驾驶等多种功能。
总的来说乘坐体验,很不错,和老司机开的差不多,希望能早点量产,不仅仅是对司机长疲劳驾驶的解放,也让更多人感受自动驾驶的魅力。
我觉得Tesla也好,自动驾驶也好,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个孩子。
是一种很智能的体验!实现公路车辆的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的美好愿望,也是汽车智能化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