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盆栽牡丹的管理
盆栽牡丹要求植株、花朵的小型化,栽培基质无土化,栽培器皿和栽培基质的轻质化,整体协调、美观,适宜家庭摆放。
(1)品种选择
宜用株型矮、根多而短、生长健壮而开花容易,花态直上的品种。中原牡丹中常用的有胡红、小胡红、大红剪绒、洛阳红(紫二乔)、二乔、赵粉、朱砂垒、蓝田玉、白雪塔、烟笼紫、状元红、似荷莲、十八号、杨妃插翠、姚黄、青龙卧墨池以及春红争艳、银红巧对、粉中冠、大棕紫、白玉、桃红献媚、鲁粉、黑花魁等。一般以半重瓣为主,兼及部分重瓣品种。以芍药根嫁接的3年生植株为栽植材料。也可用分株苗,栽后重剪,仅留几个花芽即可。
(2)基质配制
盆栽牡丹因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因而对水、肥、气、热要求较地栽牡丹要求更高,必须使栽培基质具有较高的保肥、保水、透水、保温和通气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基质的营养状况可以通过施肥调节,而其他物理性质在栽种后再调节就较困难。近几年研究表明,珍珠岩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水和通气性能,并且其导温率较大,温度波能达到较深土层。经筛选的基质配方中,以园土、珍珠岩、木屑、鸡粪、马粪以2∶2∶3∶2∶1的比例混合最好(其中木屑、鸡粪、马粪均经过腐熟处理)。也可以腐质土为主,配一定比例的有机肥和珍珠岩。牡丹生长期内,由于该基质热量上下传递较快且较深,使其下部根系亦能及时获得较多热量而促进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而夏季基质温度不过高也符合牡丹喜温凉的习性。该基质地面热通量较大,使昼夜间或热冷季间温度变化缓和。
(3)容器选择
盆栽牡丹以透气好的瓦盆为宜。初植时花盆可用口径25~30厘米,深20~25厘米的规格,长大后再换规格较大的盆。
(4)栽植时间与方法
盆栽时间应早于露地栽植。可提前1个月,于9月上旬较为适宜。适时栽植往往是盆栽牡丹成活与旺盛生长与否的关键。栽植方法同一般盆花。如营养土养分少时,也可在花盆基部施用肥片3~5粒(30~50克)或经发酵的油渣及骨粉等50克。
(5)栽后管理
翌年花枝长出后,每个枝都立支柱,加以保护。夏季浇水,宜于清晨;秋季宜少浇水,以免秋发。在肥料施用上,宁淡勿浓,勤施少施。可用芝麻酱渣或豆饼泡水经发酵后施用。施用时对水,每周1~2次。开花前浇肥水一次,花谢后略施轻肥。此外,夏季高温多雨时,注意排水,适当蔽荫。大雨时应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水过多,造成死亡或生长不良。此时易生叶斑病,应预先每隔半月喷一次波尔多液。有蚂蚁、蛴螬危害时,可浇灌敌敌畏1000倍液。入冬前进行必要的修剪,并将盆埋入土中,基部埋土,上部枝条适当加以保护。也可放入地窖或地温温室。
2.临时性盆栽
在特定的情况下,为满足某些景点要求而要大型盆栽牡丹布置时,也可于生长期用地栽牡丹上盆。
(1)品种选择宜用花蕾口松、易开,花期早、花色艳、花期长的品种,如洛阳红、二乔、似荷莲、赵粉、朱砂垒等。这些品种从初开到谢花约可维持10~15天。
(2)移植时间约在开花前15天左右移植最好(约3月20日),这时枝条已充分伸长,叶全部展开,花蕾已初绽露色。这时除根部贮藏营养外,叶片光合作用也可提供部分养分。
(3)起苗上盆宜于半阴天进行。一般用10年生平均有5个年头的成年植株。土球不应小于30厘米×30厘米。随挖随上盆,栽好后浇一次透水,第二天再浇一次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浇水。然后摆放在所需景点,当年开花正常。花后脱盆栽回圃地。
3.南方盆栽牡丹一年多次开花
长江中下游一带,选用一些花芽对低温感应不太敏感的半重瓣品种盆栽,精心管理,则一年内可于春(4月上旬)、秋(10月初)两度开花,有时还能在元旦、春节三度开花。措施如下:
(1)及时定股拿芽、剪枝除蕾春季芽萌动后,适当选留花枝,剪除弱枝,注意及时剪除基部萌蘖枝。现蕾后再一次剪除过密花蕾。春花后剪去残花,不使结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2)夏末剪叶,促发新枝春花后施用1~2次富氮液肥,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加米醋)。约于7月中下旬剪去总叶数80%,促使当年已分化的花芽再度萌发。
(3)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秋季开花牡丹二次抽梢后,要注意气温、光照、水分和肥量。早晚于叶面、地面喷水,中午地面喷大水;防止强光照射,保持盆土不干不湿;每周施一次富含磷钾的液肥,并用磷酸二氢钾(加米醋)进行根外追肥。
(4)加强秋花后的管理牡丹二次开花后,剪去残花。此时(10月)气温仍对生长有利。可翻松盆土,施用长效优质有机肥,盆面撒施腐熟中药渣作复合肥,上覆6厘米木屑或煤渣粉,可使盆土提高温度3~5℃,使植株延长生长时间。
整个生长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牡丹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