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呼地吹着,我冻得直打颤。填的是补语。
冻得发抖冻得通红 冻得(发颤),冻得(发抖),冻得(直哆嗦),冻得(流鼻涕),冻得(脸红) 冻得(打颤)。
1、森林里冰天雪地,小动物冻得发抖。
2、小女孩在寒风中身体被冻得哆嗦。
3、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着身子,冻得瑟瑟发抖。
4、寒冷的夜晚,卖火柴的小女孩冻得哆哆嗦嗦,缩成一团。
5、天气太冷了,冷风嗖嗖的,他被冻得颤颤悠悠。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用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北风呼呼地吹着,我冻得瑟瑟发抖!
北风呼呼地吹着,你冻的像个孙子一样。冷了你就多穿点嘛,不要光要风度不要温度。还是要注意保养的,不然老了什么毛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