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因为在高陵祭拜曹操时看到了壁画,壁画内容就是当年他被俘后向关羽投降,但庞德却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的内容;实则是因为于禁内心对自己的不满,他认为自己背负了世人对他的期望。
于禁年轻时英勇善战,果敢的性格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他敢于攻打令人闻风丧胆的青州兵,也有着大公无私的气度,为了整顿军纪,明确军法不惜杀掉了自己的战友,在跟随曹操时更是忠心耿耿,曹操很是赏识他,他也曾说愿意为曹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曹操当时称赞他胜过那些古代名将,因此当时的于禁在军中、百姓中都有很高威望。
在关羽率军攻打樊城,包围曹仁时,于禁带军前去救援,这时就发生了著名的“水淹七军”的历史典故,汉水泛滥,七支军队全部被淹,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于禁放弃抵抗投降最终被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后来关于失败,于禁先是被送到了吴国又几经波折才回到了魏国。
在他回到魏国后,大家早已知晓他投降关于苟活的事情,曹丕虽然一时没计较反而恢复他的官职,但在祭拜高陵曹操时曹丕却派人画下了他投降关羽而庞德不屈而死的内容,于禁羞愧不已,他本来就承受不了众人对他的冷眼,自己投降的行为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可以说这张壁画就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于禁战败后向关羽投降了,所以被人看不起。
因为于禁投降了关羽,是自己非常情愿的投降关羽,缺少忠义。
于禁作为驰名三国的“道德偶像”,最终羞愧而死,是因为他在和关羽的战斗中,主动向关羽投降,让他感觉到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