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盛行至今一定有它自己的道理,我们见过很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却做到了弯道超车,成为生活中的一匹黑马。但更多的是因为输掉了起跑线就一直再输,起跑线真的很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比如穷人家的孩子和富家子弟,但从教育资源和成绩上来说。穷人的孩子在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成绩也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注重综合能力,就拿大学来说吧,具有特殊才艺的人往往在学校更受欢迎。
大学不同于高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有很多才艺表演的机会,富人家的孩子有更好的条件去追逐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对生活的往往更明确,而且多才多艺。加上耳濡目染的影响,富人家的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更大方得体,深喑人情世故,有更大的几率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而且很有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也使得他们更优秀。
眼界和格局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有广阔的眼界和大的格局。如果最开始输在了起跑线,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形成一种负反馈。慢慢的眼界越来越狭窄,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同化,慢慢的就会做一个咸鱼,平淡的度过此生。
起跑线不能决定孩子是否成功成才,但却给他们更好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句合适的slogan,但仔细想想,其实孩子真正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并不是由知识的多寡造成,而是由成长环境造成的。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被记者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做出以下回答:“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番言论会让人以为阶层决定出身,寒门难出贵子。如果说熊轩昂是中产阶级的代表,那王雷捷就是寒门的代表。
这句话说的看起来很经典其实完全是胡说八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同此理,哪里来的一样的起跑线?一般人的孩子和大富翁的孩子哪来的一样的起跑线?!这句话完全无视人的差异,社会的差异,贫富的差异,目的就是忽悠,是一些教育收费机构收费的冠冕堂皇理由而已!
其实,我一直觉得国内把这个命题局限化了。这也是和国情有关,也无可厚非。 另外是一种从众心理,在国内教育的状况不均衡,所以会要求孩子从小就学习写字计算,琴棋书画等等,这个部分地区要进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都有一定的难度系数,所以被迫关注到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就局限了孩子自然的发育发现,在手指肌肉尚未发育好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写好字,其实是一种揠苗助长,而孩子天性中对事物的探索就很容易被忽略了,这和后来的创造力不足有关。我个人认为,对孩子培养独立探究,敏锐观察能力以及演说能力以及安静的阅读习惯挺重要的。
起跑线,比赛用的起点。也就是说,竞争者处于同一位置。
想一想,你的孩子和李嘉诚的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吗?
这句话,从开始就是教育机构为了赚钱而推出的广告语,居然能被奉为“经典”,可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