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有哪些

2025-02-24 06:29: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具体是什么呢?这是专业一点的术语,希望想学校的朋友能够有了解,希望以下肾病专家介绍的能够对您有帮助:病理分型的统一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74年WHO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狼疮性肾炎(LN)的分类,1980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1995年再次修改,2003年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肾脏病理学会 (ISN/RPS) 第三次修订了LN的分类标准。2003年LN分类标准将LN分为六型。Ⅰ型为系膜轻微病变性LN:光镜下表现基本正常,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Ⅱ型为系膜增生性LN: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或系膜基质增多,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或电镜下可见少量孤立的上皮下或内皮下沉积物。Ⅲ型为局灶性LN:受累肾小球少于全部肾小球的50 %,可表现为活动或非活动性病变,局灶、节段或球性病变,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外增生性病变。其中Ⅲ(A) 型为活动性病变,表现为局灶增生型LN;Ⅲ(A C) 型为活动性伴慢性病变,表现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炎;Ⅲ(C) 型为慢性病变,表现为局灶硬化性肾炎。Ⅳ型为弥漫性LN:受累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 %以上,典型病例常有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病变。根据肾小球的病变分为弥漫节段型LN(受累肾小球表现为节段性病变)和弥漫性球型LN(受累肾小球表现为球性病变)。ⅣS(A) 为活动性节段增生性LN,ⅣG(A) 为活动性球性增生性LN,ⅣS(AC)为活动性伴慢性节段增生硬化性LN,ⅣG(A C)为活动性伴慢性球性增生硬化性LN,ⅣS(C)为慢性节段硬化性LN,ⅣG(C) 慢性球性硬化性LN。Ⅴ型为膜性LN:光镜下可见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病变。免疫荧光或电镜下可见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下连续性免疫复合物沉积,Ⅴ型常与Ⅲ型或Ⅳ型共同存在。Ⅵ型为进行性硬化性LN:90 %以上的肾小球呈球性硬化。活动性病变是指下列情形: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核碎裂,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基底膜破坏,细胞性或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白金耳等。慢性病变是指存在节段性或全球性肾小球硬化、纤维性粘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通过上述专家介绍的相信您对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你能够有帮助。推荐阅读:长春眼科医院 专治尖锐湿疣的医院 北京治癫痫的医院 上海白癜风治疗 北京哪个医院无痛人流最好 岳阳市一医院美容科 广州做无痛人流手术痛吗 西安最放心的尖锐湿疣医院 河北唐山花都整形美容

回答2:

狼疮性肾炎症状:皮肤粘膜:50%病人可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病变局限于两面颊和鼻梁处,呈轻度的水肿性红斑,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重度渗出性炎症时可有水泡和痂皮,红斑消退后一般不留疤痕和色素沉着。脱发见于50%的病人,是红斑狼疮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网状青斑常见,是血管炎的典型特征。多有神经系统症状。此外,还可见荨麻疹、盘状红斑、甲周红斑、紫癜、裂片状出血、口腔及鼻粘膜溃疡等。

回答3:

狼疮性肾炎主要表现是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当然这根据病理类型不同而不同,分为1-5型。

回答4:

回答5:

狼疮性肾炎按病理分型有六种分型:Ⅰ型主要是轻微的病变,做免疫荧光能发现有少量的复合物沉积,Ⅱ型是系膜性,部分肾小球系膜有免疫复合物沉积,Ⅲ型是局灶性,表现为局灶系膜的增生,Ⅳ型是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内皮细胞和细胞区是弥漫、增生的,Ⅴ型是膜性,主要表现为基底膜的改变,第Ⅵ型,肾脏病变严重,大部分都硬化、纤维化;以上的分型不是绝对的,它会互相转化,Ⅰ型、Ⅱ型如果没有处理恰当,有可能会转化为Ⅲ型,再严重可能会转化为Ⅳ型,例如现在患者做肾活检检查结果是Ⅲ型,过几年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不是Ⅲ型,而转化为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