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燃香计时之外,古人还用日晷、漏壶等方法来计时。日晷就是在一个圆盘上,沿盘周分别划出十二时辰和九十六刻度,依照太阳照射盘中时针产生的阴影所在位置来确定时刻。从周代起,古人已经使用了漏壶计时器。仪器上面是一个漏水壶,下置盛水箱,插着竹箭,箭杆上刻有时辰刻度。漏壶中的水定量均匀地向下滴漏,水箱中水位逐渐升高,箭杆上就显示出一定刻度。后世多用铜制,故习惯称“铜壶滴漏”。汉代以后,中国计时器不断发展。隋代已有钟车、漏车、鼓车,都是可以移动的报时器。唐代制作了水力推动的“水运浑天铜仪”,其中包括计时器,每刻有一木人自动击鼓,每时辰有一木人自动敲钟。宋以后的计时仪器越来越精巧,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所制“大明殿灯漏”,更为复杂,自动化程度更高。明末清初,西方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制造法传入中国。
1、日冕,看太阳的光线方向。2 一盏茶,一柱香,沙漏计时,一息,
看太阳,漏沙,吸烟(一袋烟的功夫)
日冕 利用太阳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