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如何

2025-05-01 05:16: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隋朝统治者在选士制度方面废除九品中正制而实行科举制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就选士制度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因此,从哪个阶级、阶层选拔官 吏、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选拔具有什么样标准的官吏,只能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层内部的关系来看,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实行按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和实行大权旁落地方官手中的察举制,让地方豪强大地主和往往握有士人生杀予夺大权的地方官享有选士用人的大权,则既不利于满足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不利于满足中小地主做官从政的合理要求,所以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重门第不重才学的九品中正制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因此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取士制度已势在必行,在这种宏观历史背景下科举制应运而生,她以崭新的姿态,蓬勃进取的精神,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她以自由报考(“投牒自进”)为特点,以考试优劣为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考试大权集中在封建中央的吏部,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淘汰的差额考试为主要筛选办法,以加强皇权为宗旨,广泛地向地主阶级各阶层打开了入仕的途径

回答2:

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存在严重弊端,已不适应需要;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隋朝统一之初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回答3:

士族衰落,庶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