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在幼年阶段总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充满了热情,但是对不敢兴趣的事务缺乏投放注意力的想法,但是家长在其中是起到引导作用的,不要一味地去嫌弃自己的小孩,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人天生总是有侧重的,事实情况确实是小孩在不同的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二、父母的引导却意味着后天成长的范围和高度,早期给予孩子不好的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孩子,最后真的可能变成小孩认同了你的看法,自己真的很笨,久而久之这个想法就会变成小孩的负担和借口,你无意中的举措得到只是延缓你孩子的成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还不懂,正因为太多的不理解才会有有误会,引导孩子走到歧路。
三、我还是认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观点。没有谁的孩子能不努力而轻易的成功,有可能只是你没有看到其他的孩子在人后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单单的以结果来比较智商,很有可能你的小孩90%的时间用来玩都可以考85份,别的小孩50%的时间用来玩考95份中间的付出和结果的比值是不同的,结果也无法比较。但是我们一向的惯性思维是比较结果,但是却忽视了过程。
四、自问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家庭有遗传,如果不是请不要怀疑你的孩子,人类的进化程度上绝大的可能只是越来越聪明,不会变笨。千万不要拿你的自己社会经历和经验来衡量你的小孩年龄段的智力,反问一句你幼儿园这个年龄懂些什么,考虑完之后再来考虑这个你孩子的成长问题。
所谓快乐成长教育,并不是像我们小的时候一定要学认字、拼音、数字等。这些已经落伍,而且有可能对幼儿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幼儿园主要是习惯养成、身体长成、思维模式培养。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太多!开心就好!
我觉得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应该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智力的开发。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记者愣住了,又问:“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老人如数家珍的说道:“把自己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从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得出,幼儿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除此之外就是对他的智力的开发,在游戏活动当中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开动脑筋,怎样把这个游戏玩的更有趣,更得劲。比如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怎样能够跑得快,怎么样能躲过鹰的追击。玩秋千滑梯的时候,怎样才能荡得高?怎样才能滑得快,孩子在这些游戏中,他会获得很多的技巧。
特别是孩子玩拼积木,还有各种手工课当中,他会开动脑筋,怎样把一个手工做的更漂亮、更精致等等。
所以我劝这个孩子的家长,面对四岁半的孩子不会写数字而不必担心,只要你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你的孩子将来会有会有作为的。
孩子发育有早有晚,就像很多孩子说话有早有晚一样,对待孩子要耐心,过些日子也许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