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的案例

2025-05-05 05:53: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山东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批新扩建的大学校园在各地相继建成。这些校园大多规模宏大、华美壮观。有关专家提醒,我国高等院校依靠银行贷款掀起的基本建设投资热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盲目扩张建设豪华校园,很多大学早已亏损运行,有的甚至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无疑,由于大学的特殊性,法院不会支持查封学校追讨货款,这为贷款银行增加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但在笔者看来,高校负债扩张的恶果还不仅是金融风险,还有“教育风险”。
高负债运行势必会迫使大学更加朝着“创收”的方向发展,要么会提高学费收入来弥补巨大的债务亏空,要么会寻求多种途径与商业利益集团结合,通过为利益集团代言或者“服务”来赚取经济利益以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两种行为的实施,都会让大学背离理性的教育轨道、丧失基本的教育道德,沦落为一门心思追逐利益的机器——这是第一重“教育风险”。
在巨大的银行债务面前,大学肯定会进一步压缩教育开支,减少甚至取消一些正常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降低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等。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高校为此连续数月冻结财务报销,暂停教师对外交流和科研项目经费。这种局面的出现,直接会导致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社会效应的减退——这是第二重“教育风险”。
在某种意义说,因高校负债大搞形象工程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可以通过追加国家投入、各项制度的健全来避免或者将其危害消弭到最低限度;但是,随之产生的双重的“教育风险”呢?其危害性和“杀伤力”是深刻而长远的,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元气”。因此,在高校负债建设这个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刻不容缓需要做的,是对已经产生或者正在酝酿产生的巨大“教育风险”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