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蜘蛛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应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策略上应主攻点片发生阶段,把为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1)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秋末将田间残株落叶烧毁或沤肥,减少红蜘蛛越冬场所。开春后种植前清除田内、田边残余的枝叶及杂草,以消灭在其内越冬的虫源。②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在天气干旱时,注意灌溉并结合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2)化学防治。
在加强田间害螨监测的基础上,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进行挑治,以免成片暴发为害。近年来,由于连年使用化学农药,特别是在药剂种类、浓度和施用时期不够合理,叶螨产生抗性,并因天敌被大量杀伤而导致其猖獗为害。因此,化学农药的施用,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药剂,使用复配增效药剂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目前可以使用的化学药剂较多,如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12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日,粉虱科。除了为害茄果类蔬菜外,该虫还为害瓜类、豆类等蔬菜。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收汁液,使叶片失绿变黄,严时萎蔫、枯死。白粉虱(成虫)分泌的蜜露,可引起煤污病的发生,降低商品价值;此外,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
成虫体长0.8~1.2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白色蜡粉。卵长0.2~0.25毫米,长椭圆形,有短卵柄,初产卵淡黄色,后变黑色。若虫共3龄,1、2、3龄体长分别为0.3、0.4、0.5毫米。长椭圆形,扁平,淡黄绿色。体表具一短不齐的蜡丝状突起。4龄若虫又称伪蛹,长0.8毫米,椭圆形,背面具11对蜡质刚毛状突起。
温室白粉虱一年发生10余代。每年秋末、冬季至初春在温室中危害或越冬。5~10月份迁往露地菜田繁殖危害,以8~9月份危害最重。成虫对黄色趋性强,不善飞翔,扩散缓慢。在田间先点片发生,后蔓延全田,虫口分布不匀。成虫喜在上部嫩叶取食产卵,并随寄主生长而转移,形成了成虫、卵、若虫在植株上垂直分布特点:顶端嫩叶多为新产的绿卵,稍下部叶片多为变褐及变黑的卵,再下部多为低龄若虫、老龄若虫,最下部叶片则以伪蛹为多。成虫除两性生殖外,可孤雌生殖。产卵于叶面上,散产。初孵化的若虫可在叶背短距离爬行,3天内寻找取食场所,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足和触角退化,开始营固着生活,直至羽化成虫。因此天敌昆虫对其抑制作用大。
防治方法(1)培育无虫苗。
外地调入种苗要认真检疫。温室和露地菜田应及时清除残枝、落叶等。
(2)物理防治。
温室大棚门窗或通风口悬挂白色或银灰色塑料条,拒避成虫进入;或在棚室内设黄色诱虫板(带)诱集成虫。
(3)生物防治。
采用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和轮枝菌等天敌可防治白粉虱。如当番茄平均每株白粉虱成虫在0.5头以下时,每隔2周连续3次释放丽蚜小蜂每株共15头,可控制白粉虱的发生为害。
(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在虫口密度较低时早期施用。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或2.5%功夫菊酯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另外,可用22%敌敌畏烟熏剂,每667平方米250~400克;或用敌敌畏、敌杀死、消抗液混合剂(7∶1∶0.5),每667平方米300克,熏杀。上述药剂每7~10天一次,连续3~4次。
豆角红蜘蛛防治方法:
(1)早春注意清除田内外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虫源。
(2)注意虫情监测,发现有少量受害,应及时摘除虫叶烧毁,遇有天气干旱要注意及时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叶螨增殖。
(3)防治其它害虫时,要尽量采用具生态选择性的施药方法进行点片挑治或局部施药,避免杀伤叶螨的天敌,有条件的可人工饲养和释放捕食螨、草蛉等天敌。
(4)当田间天敌不能有效控制时,应使用选择性杀螨剂进行普治,在结荚期以前和豆荚收获以后进行,重点在叶背面均匀喷雾。可喷施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在点片发生阶段喷洒20%螨克乳油2000倍液或25%倍乐霸乳油1000一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一2000倍液、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注意轮换用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