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守宇在大学书院儒学讲堂上讲到:宗圣曾子是古代的圣贤与孝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是儒家文化的正宗传人;是思孟儒学的承上启下者;是孔子晚年托孤寄孙的人!
宗圣曾子曾主编《论语》;著述《孝经》;撰写《大学》;审核《中庸》!(曾子作为子思子的博导,一定指导过博士论文)。没有曾子就没有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没有曾子就没有弟子述圣;更没有再传弟子亚圣!
宗圣曾子的人生智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事!教会我们如何为官!教会我们如何发财!(例如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有德持有人,有人持有土,有土持有财......财聚人散......等等!这永远的商规,发财的秘籍!)。
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孔曾教,至今忠恕化生民!明代的黄道周说:“孝经是道德的渊源,治化之纲也。六经之本,皆出于孝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回眸历史:正是孔子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思想开启了长达2000多年的政治体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继续前进,方能远行。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需要从孔曾那里去汲取智慧,从中华文化中去汲取力量!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孝道拜宗圣。
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潘守宇读书《大学》札记----大学是成功学!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目标的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落实;从自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
大学修德开智,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培养我们修齐治平的高远志向,从而通往人生成功之道!潘守宇感悟《大学》(印:一悟百得)
潘守宇读书《大学》札记----大学是成功学!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目标的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落实;从自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
大学修德开智,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培养我们修齐治平的高远志向,从而通往人生成功之道!潘守宇感悟《大学》(印:一悟百得)
曾参能够编著成流传后世的《大学》,以至于在儒学传播中产生巨大的效应,和他的家学渊源有很大关系。
曾参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五帝”之首黄帝。西周建立的时候,曾参的先祖曲烈被封于曾,公元前557年莒灭曾。曾国太子巫逃到鲁国,曾参是太子巫的第五代孙。曾参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被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对曾参的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严格。曾参小的时候,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曾参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了。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父亲打晕而忿忿不平。
曾参16岁时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当孔子知道他被父亲打的这件事后,颇为感慨,认为小惩罚可以接受,大惩罚则可以避一避。否则的话,如果被盛怒的父亲打死的话,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从而造成终身遗憾。曾参听到后认为,如果真的那样,自己的罪过就大了!可见曾参对父亲的感情之深。
孔子去世后,曾参为了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便开始聚徒讲学。当时曾参的门下有不少弟子,因而他被尊称为曾子。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在孔子过世后便也师从曾子,子思学成之后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子以他的建树,成为与孔子、颜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曾子在生活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生都谨慎小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作“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意思是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就好像有十只手指着我,十个眼睛看着我,我当然是循规蹈矩了。曾子还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曾子由于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打算聘请他为卿。曾子因为要在家孝敬父母,就推辞了。曾子作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自从著成《大学》,他和他的《大学》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