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外之士
fāng wài zhī shì
【解释】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出处】《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指僧道
2、蛮触之争
mán chù zhī zhēng
【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