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社会与城市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在此时期,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在中世纪,由于神权和世俗封建权力的分离,在教堂周边形成了一些市场,并从属于教会的管理,进而逐步形成为城市。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塔尖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在教会控制之外的大量农村地区,为了应对战争的冲击,一些封建领主建设了许多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围绕着这些城堡也形成了一些城市。
就整体而言,城市基本上多为自发生长,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同时,由于城市因公共活动的需要而形成,城市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从而形成了城市中围绕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以及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构成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独特美丽。
由于中世纪战争的频繁,城市的设防要求提到很高的地位,也出现了一些以城市防御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
10世纪以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行会等市民自治组织的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统治,逐步发展成为自治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等成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城市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城市的自治更促进了城市的更快发展,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1172年和1284年两度突破城墙向外扩展,并修建了新的城墙,以后又被新一轮的城市扩展所突破。著名的城市, 威尼斯、维也纳、巴黎、伦敦、法兰克福、汉堡、基铺、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安条克、君士坦丁堡、罗马、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爱丁堡、奥尔胡斯、托莱多、雅典、不莱梅、里加、托尔瓦多、那不勒斯、科尔多瓦、马德里、麦加、巴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