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能力的构成

2025-04-01 07:45: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经营能力提升的关键是经营质量的持续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确定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的标准,并保持人员素质的逐年提高。
(2)计划管理
建立规范化的计划编制、执行与考核体系,形成逐年提高的计划指标体系。
(3)营销管理
全面提高营销工作的宏观政策导向力、市场调查控制力、项目拓展公关力、产品研制力及销售现场调整力,并相应制定评定标准。
(4)市场拓展能力
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拓展方案,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与补充。
(5)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提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和控制企业财务状况的能力。
(6)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对外宣传体系,企业客户关系处理机制是否建立。
(7)制度化建设
编制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执行与监督体系。
(8)质量管理
制定从项目研发、建设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保持不断提高。
(9)项目管理
重点是建立项目效益评估、项目核算和项目后评价的机制,制定逐年提升的工作标准。
(10)审计、制约机制建设水平
企业内部组织设计是否遵循制约性原则,审计机制是否发挥作用,这种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质量。
(11)行政管理
逐年提升企业行为规范及会议管理等的工作质量。
管理效率持续提升要素的基本构成
(1)企业高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企业高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道德标准、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协调能力等应随着企业发展而逐年提高。
(2)企业管理团队能力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应具备一种文化、二种力量、三种精神,即: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与专研精神。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保证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
(3)制度化、流程化、图表化建设水平
提高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水平,合理编制工作流程,并将图表应用到工作中,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4)设备、设施配备水平
企业的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以保证工作效率。
(5)薪酬机制建设水平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与效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