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以南京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正式开辟,南京“石头津”作为连接江海的国际性码头,停靠了数万艘中外船舶,见证了“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华景象。南京已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
隋唐时期,南京被北方故意贬值,但其地理优势使其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都曾在此居住和游览。唐朝灭亡后,南唐建立了金陵都城,并扩建了金陵。
宋代的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于此。
扩展资料:
南京的文化解说:
南京为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19世纪末美国教会在南京开办了最早一批小学。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附设的附属中学(现南师附中)是南京最早的公立中学。至清末,南京共有公立小学40所,另有私立小学10所。
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参考资料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