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习有动力,有目标

2025-04-30 19:30:1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培养并树立起学生的理想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比如去年暑假开学,刚接手我现在教的这班时,我做过调查: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但后来我觉得这样做不如让他们在班上开诚布公地说一说。于是我就召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美好理想全都“暴了光”。甚至有些学困生大谈理想时被个别同学偷偷讥笑,可见理想是每个小学生都有的呀!那节班会课,生动活泼。
学生的这些愿望是潜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这些愿望挖掘出来,加以深化,使每个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并诱导他们实现这种愿望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被激发起来,并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努力。
二、要重视群体效应
有句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学生能接触到的群体一般是:家庭和班级。一个家庭的和睦,友善,尊老,敬幼;一个班级的“比学赶帮超。”会使每个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切记群体对孩子的影响。
三、在学生取得成功之后加以鼓励
无论是谁都会有成功的喜悦感,小学生的一点点成绩,如果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发现并鼓励,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在鼓励之余为他们设定新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成功之后向新的目标奋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在心理上非常充实,并且劲头十足起来,到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强了,表现出蒸蒸日上的骄人感,老师也就较以前轻松多了,因为学生此时正朝着自己的目标比较自觉地奋斗着,教师起到的应该是警钟的作用了,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哦!
四、要重视信息反馈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反馈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反馈要及时并且选准时机,使反馈的信息产生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一点,想必大家也意识到了,那就是:反馈在有些时候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批评不适当、不适度,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批评性的语言应正确、适度,尽量避免产生不好的效果。一旦这种效果出现了,教师一定要做及时的处理。 如前两天;上课时,一个学困生,在我的再三叮咛之后,还是写字非常不认真,且在座位上左摇右摆,让人看了心烦(他除去语文会一点儿,其他学科都得不了几分。)当时,我走过去拍了他的后背一巴掌,意在提醒他,然后说了他两句。没想到他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转,脸腾地红了。我马上意识到,我伤害了他的自尊。于是我赶紧说:“呀,你怎么了,老师和你开玩笑呢!你后背上有个苍蝇,老师想帮你赶走它。”立刻,我感觉他好多了……放学的时候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诚心诚意地向它说明了课上发生的一切,老师当是打了你一下,是老师的不对,但是你想:你做得对吗?我一再提醒你,你还不好好写字,不好好遵守纪律?……“这时,他猛然醒悟——原来是老师给他留面子,才说替他赶苍蝇呢!
我是想说,反馈的负面效应一定及时解决,不要留后患。后患无穷的。
五、时刻牢记:兴趣是动力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教师要努力进行兴趣教学,让学生在兴趣昂的情绪下学习。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多年有关这方面教学的一点感悟与大家探讨。

回答2:

学习相较于其他活动(如游戏、电视、玩乐等),本来就是一件比较枯燥、无趣的事情,很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动力要学会: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出学习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不学习有哪些危害。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6倍,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3、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回答3: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孩子未来取得怎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能否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动力。

方法/步骤:

1. 尊重孩子的兴趣:

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2. 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3.
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4. 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

5.
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无论什么原因,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6. 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厌恶学习,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7.
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

8.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

9. 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

10. 开展竞赛:

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11. 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2. 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

13. 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4. 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15. 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16. 家长必须加强自己的求知欲:

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7. 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孩子学习兴趣的关系:

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18. 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

回答4:

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