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肇事逃逸?

2025-04-25 05:01: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肇事逃逸,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遗弃车辆或驾驶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事故逃逸人找不到的情况如何处理?

  案例:

  2004年6月23日22,古某驾驶轿车,沿X路由东向西行驶,行至X地,因顺行的该X地村民英某突然从北向南转弯,古某刹车不及,英某当场被撞死。古某下车见英死亡,就驾车逃离现场,到交警队报案。

  对上述案例中,交警部门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1)《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肇事逃逸,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遗弃车辆或驾驶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2)《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解释》: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指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辑办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指发生道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

  据上述规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

  第三,已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不然,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

  在案例中,古某虽有离开现场,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投案自首,因此不能认定为其逃逸;

  除上述三个条件外,下列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

  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工作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

  三是未满16周岁的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

  四是当事人在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有离开现场。

  五是依据《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问题解释》,交通肇事后,承包人、机动车辆所有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共犯也可认定有逃逸情节。

  总之,为维护社会稳定秩序,保护肇事人的合法权益,应确认交通肇事逃逸,不然不利于打击逃逸的当事人。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