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图思路及方法

2025-04-27 09:53: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综观岩相古地理研究史,其编图指导思想和方法有:20世纪50年代,Sloss等(1955)运用生物古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美国概略古地理图;刘鸿允(1955)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古地理图集》;20世纪70年代初,岩相学派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和优势法编绘了小范围古地理图;20世纪80年代,王鸿祯等(1985)以构造活动论和发展阶段论为指导编制了《中国古地理图集》;20世纪90年代初,Christopher等(1992)通过全球构造学观点编制了《全球显生宙古地理图》,刘宝珺等(1993)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盆地分析原理为指导编制了《中国南方震旦纪—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图集》等。上述诸方法对推动岩相古地理学的飞速发展具重要意义,但仍存在共同的不足之处:一是怎样编制反映活动论的岩相古地理图;二是在二维平面图上怎样反映特定时间间隔内某地区的四维沉积发育史;三是古地理图件应反映沉积盆地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板块构造格架、同沉积构造活动等);四是如何更好地紧密结合油气勘探实际,将理论和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问题涉及如何恢复古海洋与古大陆的位置及其变化历程、成图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和编图的思路与工作方法,其焦点是怎样选择等时地质体或等时面来编制真正等时的岩相古地理图,即层序古地理图(田景春等,2004)。全球沉积对比计划和联合古陆计划的实施以及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为重建全球古地理、追踪全球沉积记录、编制高精度等时古地理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层序及体系域不仅是年代地层段和等时地质体,而且其顶底是可确定的物理界面。显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更接近盆地沉积演化的真实性,以动态的变化反映盆地的充填史。